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成本报表的重要性和方法

分析成本报表的重要性和方法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实际指标与成本计划指标或定额指标的对比分析。3)本企业实际成本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指标的对比分析。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两种。2)构成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分析成本报表的重要性和方法

成本分析是指运用专门的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特定时期内企业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和有关资料与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分析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原因,以寻找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达到以较少的资金耗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成本分析是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劳动耗费水平,以便改进工作质量、降低劳动耗费;可以查明影响成本升降的原因,以便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还可以为成本预测和决策等提供信息资料,以便指导企业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依据成本核算资料,对照成本计划和同期成本核算,了解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成本的变动趋势,从而查找影响成本变动的原因,测定其影响程度,为改进成本管理工作、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和建议。

1.成本分析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把相同事物的指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揭示成本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它是成本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各种成本分析均要采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比分析法常用以下几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实际指标与成本计划指标或定额指标的对比分析。通过该类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计划或定额的完成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2)本期实际与前期(上期、上年同期或历史先进水平)实际指标的对比分析。通过该类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成本指标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揭示本期同前期成本指标间的差距,有助于吸取经验,改进成本管理工作。

3)本企业实际成本指标(或某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指标的对比分析。通过该类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企业成本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揭示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成本指标间的差距,做到知己知彼,在更大范围内找差距,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比较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如消耗量与消耗量的比较、费用与费用的比较等。采用这种分析方法时,应注意相比指标的可比性。也就是说,对比指标采用的计价标准、时间单位、指标内容和计算方法等应具有比较的共同基础。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存在不可比因素,应按可比的口径先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来考察经济业务的相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两种。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从而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等原因,单纯的比较绝对数指标,不能准确说明各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还需要计算相对的指标,如产值成本率、成本利润率等。其中: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上列公式中,产值成本率低、成本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好;反之,企业的经济效益差。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如将构成产品成本的各个费用项目分别与产品成本总额相比,计算产品成本的构成比率。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各个成本或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其中:

直接材料费用比率=直接材料费用÷产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费用比率=直接人工费用÷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无论采用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还是采用构成比率分析法,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都可将本企业比率的实际数与其计划数(或前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也可将本企业比率的实际数与其他企业相同时期的构成比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反映本企业在不同时期,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费用或经济效益相比存在的差距,反映本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

(3)连环替代分析法

连环替代分析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下面以材料费用总额变动分析为例,说明这一分析方法的特点。

影响材料费用总额的因素有很多,按其相互关系可归纳为3个: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按照各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列成分析计算公式为:

材料费用总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

例如,假定某企业上述指标的计划和实际资料见表3-73。

表3-73 计划和实际指标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3.jpg

首先,利用比较法,将材料费用总额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作为分析对象,4284-3600=684(元)。差异是由产量增加、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和材料单价升高三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其次,按照上述计算公式中各因素的排列顺序,用连环替代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计算程序如下:

①以基数(本例为计划数)为计算基础。

②按照公式中所列因素的同一顺序,逐次以各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每次替换后的实际数就被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直到所有因素都变成实际数为止;每次替换后都求出新的计算结果。

③将每次替换后的所得结果,与其相邻近的前一次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变动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④计算各因素变动影响数额的代数和。这个代数和应等于被分析指标实际数与基数的总差异数。

下面举材料费用总额为例计算如下:

①以计划数为基数 20×18×10=3600(元)

②第一次替换 21×18×10=3780(元)

②-①产量变动影响 +180(元)

③第二次替换 21×17×10=3570(元)

③-②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 -210(元)

④第三次替换 21×17×12=4284(元)

④-③材料单价变动影响 +714(元)

合计+684(元)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虽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使材料费用节约210元,但是由于产量增加,特别是材料单价升高,使材料费用增多894元。进一步分析应查明材料消耗节约和材料价格升高的原因,然后才能对企业材料费用总额变动情况作出评价。

从上述计算程序中,可以看出这一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计算程序的连环性。上述计算是严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逐次以一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除第一次替换外,每一个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2)因素替换的顺序性。运用这一方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正确确定各因素的替换顺序(即排列顺序)。另外,在分析相同问题时一定要按照同一替换顺序进行,这样的计算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如果改变各因素的排列顺序,计算同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所依据的其他因素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通常,确定各因素的替换顺序的做法是:在分析的因素中,如果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应先查明数量指标变动的影响,然后再查明质量指标的变动影响;如果既有实物量指标又有价值量指标,一般先替换实物量指标,再替换价值量指标;如果有几个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要分清哪个是基本因素,哪个是次要因素,然后根据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确定替换顺序。

3)计算条件的假定性。运用这一方法在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因此,计算结果只能说明是在某种假定条件下计算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抽象分析方法,是在确定事物内部各种因素影响程度时必不可少的。

(4)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运用这个方法时,先要确定各因素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差异,然后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依次求出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见,这一方法的应用原理与连环替代法一样,只是计算程序不同。仍用上例(表3-73)数字资料,以差额计算法测定各因素影响程度如下:

①分析对象:

4284-3600=684(元)

②各因素影响程度:

产量变动影响 (+1)×18×10=180(元)

单位产量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 21×(-1)×10=-210(元)

材料单价变动影响 21×17×(+2)=+714(元)

合计 +684(元)

差额计算法由于计算简便,所以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影响因素只有两个时更为适用。

以上所述只是常用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此外,还可以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采用其他数量分析方法,如分组法、指数法、图表法等。

2.商品产品成本的分析

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报表。利用该表可以考核全部商品产品和主要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可以分析各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1)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www.xing528.com)

全部商品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全部商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应当是全部商品产品的计划总成本和实际总成本对比,确定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完成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由于商品产品成本表中的计划总成本是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因此进行对比的商品产品计划总成本是经过调整后的实际产量计划总成本,这样就剔除了产量变动和产品结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根据表3-67资料编制分析表,见表3-74。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4.jpg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5.jpg

表3-74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6.jpg

计算表明,虽然本月可比产品总成本实际低于计划,但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却超过计划22000元,升高0.4%。其中,可比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14000元,完成了成本计划,主要是A产品成本降低72000元,而B产品成本是升高的,超支58000元;不可比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超支36000元。显然,进一步分析的重点应查明B产品成本超支的原因。

(2)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指标和计划完成情况的资料,分别反映在企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报表中。假定长城公司本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见表3-75。

表3-75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表 单位:元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7.jpg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4865000-4826000=39000(元)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8.jpg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详见根据表3-67编制的可比产品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表(表3-76)。

表3-76 可比产品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单位:元

978-7-111-33332-6-Chapter03-129.jpg

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情况,首先应确定分析的对象,即以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降低率指标与计划降低额、降低率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

计划降低额39000元 计划降低率0.8%

实际降低额55000元 实际降低率1.05%

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

降低额=55000-39000=16000(元)

降低率=1.05%-0.8%=0.25%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

况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

1)产品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的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都是根据计划产量制定的,而实际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则是根据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的。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产品产量的增减变动会引起可比产品成本发生等比例变动,即其他条件不变,产量变动只会影响成本降低额,而不会影响成本降低率。

2)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是指各种产品在全部可比产品中的构成比例。由于各种产品成本降低的程度不同,有大有小,有节约有超支,当产品产量不是等比例增加时,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会同时发生变化。当成本降低额幅度较大的产品其产量在全部可比产品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则全部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划完成情况会相对好一些;反之,就会差一些,这实质是权数的作用。

3)产品单位成本。

成本降低计划表中规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是以本年计划成本和上年实际成本相比较而制定的,而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降低率是根据本年实际成本和上年实际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来的。因此,本期可比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与计划单位成本有差异时,就必然会引起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位成本与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成反比。

在确定上述各因素变化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时,可采用因素替换法在可比产品降低计划的基础上,分别以实际产量、实际品种结构和实际单位成本,逐步替代计划,以确定各种因素变化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差异的影响。

以表3-74~表3-76资料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计算如下。

①如前所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产量变化,只影响降低额不影响降低率。产量对降低额的影响公式如下: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

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5247000×0.8%-39000=2976(元)

②产品结构变化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公式如下:

产品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本年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

=(5247000-5206000)-5247000×0.8%=-976(元)

978-7-111-33332-6-Chapter03-130.jpg

③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公式如下: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本年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本年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5206000-5192000=14000(元)

978-7-111-33332-6-Chapter03-131.jpg

将上述各因素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汇总编表,见表3-77。

表3-77 汇总表

978-7-111-33332-6-Chapter03-132.jpg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报告。利用该表可以了解成本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执行情况,从而分析各项消耗定额的变化情况和产品单位成本的升降原因,以便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对商品产品成本的具体说明和补充。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意义在于揭示各种产品单位成本及其各个成本项目的变动情况,尤其是各项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以确定产品结构、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变,以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从而查明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分析主要依据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成本计划和各项消耗定额资料,以及反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业务技术资料。分析的程序一般是先检查各种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比上年实际、比历史最好水平的升降情况,然后按成本项目分析其增减变动,查明造成单位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析

直接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节约使用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影响直接材料成本的有材料消耗数量和材料价格两大因素。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材料实际单价-材料计划单价)×实际消耗量

(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析

直接人工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和小时工资率。单位产品工时消耗直接反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小时工资率则反映工资水平

直接人工费用的分析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进行:

978-7-111-33332-6-Chapter03-133.jpg

(3)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

制造费用可以按成本性态区分并进行分析,即按费用总额与产量的关系将费用分为固定性费用与变动性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一定范围内固定不变,变动性制造费用随产量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减少单位产品分摊的变动制造费用。通过预算与计划控制,可以降低固定制造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