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的最终归宿是一种“商品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商品的通路最终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而这其中可能不再需要人的参与。
马云预测的“新零售”模式关键点在服务环节,而亚马逊的做法则更为激进,同时还伴有员工失业的风险。作为美国线上零售业的超级巨头,亚马逊的新零售策略是通过建立“黑科技”实体店,取消购物过程中的收银步骤。从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即将在西雅图建立的Amazon Go商店,顾客们可以进入挑选商品并直接拿走,唯一需要做的是登陆Amazon Go的App签到,亚马逊账户会在顾客离开商店时进行结算。
这个购物过程得益于新兴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和深度学习,在店里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追踪顾客的行动并记录他们取走的商品。实时更新的购物清单在他们离开Amazon Go之前就已经统计好这次的消费金额,进而自动在账户里扣取相对应的款项。
除Amazon Go外,技术人员已经预测:未来十年内,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可以识别购物者装满商品的购物车从而使其绕过收银台。一些商店已经在测试可以加速收银过程的技术,如利用360°条形码扫描器实现自动化过程。
拥有定位感知和RFID功能的智能购物车也已经投入测试,有望大获成功。智能购物车拥有一个类似平板的界面,可以向正在购物的消费者投送促销广告进而指引其购买,或者介绍就近商品的信息,它甚至可以追踪特定顾客的购物习惯进而提供具体商品的方位信息。(www.xing528.com)
据了解,全美多家大型超市和食品商店很快会开始使用自行付费结账的零售系统,顾客可以为他们购买的商品自行扫描、打包、操作注册,一个工作人员同时监管多个收银台会成为可能。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本质上不是旨在替代工作人员:它只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顾客的购物体验,说到底是补充了零售员工提供的消费服务。而且它还可以通过新型广告促销信息增加销售量,进而增加职工的收入。
虽然,未来的新零售将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业态,而不再是一种需要大量员工充当劳动力去创造价值的产业。
这就是所谓的“大象无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