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上来看,2017年以前,中国经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12年;第三阶段从2013到2017年。
第一阶段(1992—2002):暴利时代
1992年之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1992年后开始转入市场经济。这一转型使社会发生了很大转变。
自由生产和买卖造成了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伴随而来的是利润和财富。中国进入了“暴利时代”,因为社会需求的口子如同黄河决堤般被打开了,需求量远远大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这个阶段的经济特征是“以产定销”,生产什么都可以卖出去。市场的活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是一个小批发、小零售的阶段,这个阶段一直维持到2002年。
第二阶段(2003—2012):从“以销定产”到薄利时代
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大批发、大零售阶段,也可以说是“以销定产”,渠道商先从品牌商那里订货,订货之后再去卖货,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去买东西。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之下,商品的品类越来越丰富,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品牌,这种品牌是野蛮生长下的产物,是被动出现的,而不是主动开创出来的。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变化也在悄悄发生……
2003年,中国忽然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即SARS),第二件事就是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
为什么这两件事有一定的联系呢?因为电商的爆发使大家意识到:哪怕我足不出户,也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典的大环境,让大家感受到了电商的优势。
2006年,淘宝开始一统江湖,电商开始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从经济结构上来讲,这也促使商业从大批发阶段进入了薄利时代。
电商把利润环节压缩了,直接牵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手。平台让商家都在一个页面呈现,哪个便宜消费者就认哪个,商业竞争变成了赤裸裸的价格战。
消费者好像是占了一个大便宜,但是商家有点苦闷,因为你不降价卖反正有人卖,只有卖得便宜才能卖得出去,所以商家越来越无利可图。再加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低,有的商家开始偷工减料、造假模仿。所以各种造假售假事件在这个阶段呈现爆发态势。消费者表面上省了钱,实际上也吃了亏。
更重要的是,电商彻底打乱了原来的大批发产业链,原来生产者赚生产的钱,品牌商赚品牌的钱,物流商赚物流的钱,渠道商、批发商、零售商各赚各的利润,每一个环节除了扮演自己的角色之外,同时还都是社会的消费者,大家你来我往、互惠互利,社会以既定的逻辑运转。由于电商压缩了产业链,很多角色不存在了,很多人变得无所事事,于是社会的消费能力开始下降。
第三个阶段(2013—2017):混沌时代
这五年时间,是中国商业最纠结的阶段。
传统实业不断倒闭,虽然还有一批企业在“吃老本”,但也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找不到方向,很迷茫。而电商在消灭了一批对手之后,自己也开始陷入困境,大家都低价经营,已经无利可图,甚至十家网店只有一家赚钱,线上的红利已经快被吃完了。
怎么办?电商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作为新兴产业,可以吸纳社会资本,电商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尝试,比如京东不断烧钱去做物流体系,顺丰开始做线下连锁,阿里开始收购银泰……战场从线上转到了线下,从蓝海进入了红海。
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和消费在持续脱节,产能过剩问题也出现了,这让实业倒闭的速度加快。随着消费能力的下降,加上需要承担库存压力,经销商订货速度也变慢了。这就是混沌的商业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6年。
物极必反,有盛极而衰,也有否极泰来。中国经济也是如此。
2016年1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史无前例地发布了一则针对零售业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这似乎预示了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其实商业的本质很简单,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服务或产品),同时自己实现收益。获得收益的多少,只应取决于提供价值的大小,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今天,商业正在越来越接近这个逻辑。
下面,我们不妨从零售角度来分析一下未来商业的形态,也就是“厚利时代”的商业形态。
第四个阶段(2017年起):厚利时代
为什么叫“厚利时代”呢?我们将以厚利时代的7个特征为大家解读这个美好时代。(www.xing528.com)
中国文化正在积聚能量,对商业的影响就是产品将有更多提升附加值的机会。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一些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对实体零售业来说,另外一个提高附加值的办法就是优化体验,将买卖关系升级成为服务关系。
特征二:消费精准化。
薄利时代压缩了产业链各环节,消灭了一批暴发户,接下来,消费一定会趋于理性,趋于精细化,能不能更加精确地找到消费者变得很重要。
未来,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也会越来越碎片化,要想精确定位消费者,传统方式显然效率太低,一定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来进行匹配。
特征三:市场在细分化。
传统零售先后经历了:小批发、大批发、品牌、商场和专卖等发展阶段,这也是与城镇化的发展路径相符的。
电商也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淘宝,各种批发商直接上线卖货。第二阶段是天猫(品牌店)以及京东,并且都成了巨无霸,这些都属于综合型平台。第三阶段是细分市场,如专做库存的唯品会、专做化妆品的聚美优品、专做T恤的凡客……随着细分市场的不断增多,以及综合型平台上商家的出走,电商最终会从大一统的市场走向分化。
特征四: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等组织单位,最终都要依托于零售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变现。一个企业如果生产一件成本是100元的东西,到了渠道商最少是200元,到了消费者手里最少是400元。在这条价值链上,前面的100元是实体产业创造的,中间的200元是服务业创造的。制造业、能源企业都是依靠前面的100元环节,我们最初抓的就是起初的100元,后来我们发现,真正拉动消费的是那200元的环节,只有把这个环节做大做强了,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的祖先治理洪水,一开始是哪里决口就去堵哪里,后来发现这样难以为继,让一个系统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去疏导而不是围堵。
商业也是一样,只要仔细寻找消费者的需求,找到一个就去“疏导”一个,最终新零售的局面就会形成。只要零售和终端稳定并且可以发力,渠道商、服务商、生产商,甚至服务制造业的其他行业也会被拉动。
特征五: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经过几年的探索,人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在互联网基础上添加实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它颠倒了主次,只能造就虚拟经济的泡沫。互联网不会创造实际价值,创造价值的只有实业和劳动。互联网只能提供重新分配的机会,应该居于实业的从属地位。
要在实业基础上“+互联网”,这种逻辑强调的是要注重互联网的配合使用。举个例子,“饿了吗”“滴滴打车”等平台都是在实业基础上的互联网应用。没有餐馆,“饿了吗”就没有作用;没有车,“滴滴打车”也毫无意义。
所以,很多人一上来就搞电商和微商,做平台,往往以失败告终,核心的问题就是脱离了实业,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是凭空去幻想一种商业模式。
特征六:结构开放化。
开放是整个世界的大势所趋,零售业的结构也是如此。让品牌共营、渠道共享、流量共联,新零售时代的企业必须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展开工作。
在未来,只要有技术,就能找到消费者;只要有资金,就可以执行理念;只要形成了模式,就可以建立价值通路,再借助金融的力量,就可以做渠道通路。于是新的产业就有了雏形,未来的商业就是这么简单。当然,既然“纵队”变成了“横队”,那么谁站得离消费者更近,谁就更有发言权,当然也更加有利可图。
特征七:三点确定一个商业模式。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商业的本质是面,不是直线,更不是点。也就是说,所有商业模式的建立都需要确定三个点。第一个点是:你提供的服务是什么?第二个点是:你的消费者在哪里?第三个点是:你的通路该怎么建立?
很多人往往有一个点就去创业了。还有很多人只是知道自己的产品好,可以卖给某一类特定人群,但这也只确定了两点。一切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实现三点俱备。
梳理完以上七大特征,对如何把握厚利时代就应该心中有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