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主要针对外购原材料实行计划成本核算的一般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例3-9】某企业对甲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25元/千克。1月31日,有关甲材料的科目余额如表3-2所示。
表3-2
根据2月份发生的有关甲材料收入、发出及结存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上月已经办理结算但材料尚未运到的在途物资132千克,于本月3日全部到达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3 270元,计划成本3 300元(132×25)。
借:原材料 3 300
贷:材料采购 3 300
(2)2月18日采购甲材料480千克,材料验收入库,货款13 560元(其中,价款12 000元,增值税1 560元)以支票付讫,并以现金支付装卸费106元(其中,价款100元,准予抵扣的增值税6元)。
材料实际成本=12 000+100=12 100(元)
材料计划成本=480×25=12 000(元)
借:材料采购 12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566
贷:银行存款 13 560
库存现金 106
同时,
借:原材料 12 000
贷:材料采购 12 000
(3)2月25日从外埠采购甲材料180千克,结算凭证到达并办理付款手续。付款总额为5 010.1元,其中:货款4 859元(包括价款4 300元和准予抵扣的增值税559元),进货运费98.1元(包括价款90元和准予抵扣的进项税8.1元),装卸费53元(包括价款50元和准予抵扣的增值税3元)。材料尚未运到。
材料实际成本=4 300+90+50=4 440(元)
材料进项税额=559+8.1+3=570.1(元)
借:材料采购 4 44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70.1
贷:银行存款 5 010.1
(4)本月购进的甲材料300千克已经验收入库,月末时结算凭证仍未到。先按计划成本入账,下月初冲回。
材料计划成本=300×25=7 500(元)
①本月末,
借:原材料 7 500
贷:应付账款 7 500(www.xing528.com)
②下月初,
借:应付账款 7 500
贷:原材料 7 500
(5)根据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共计发出材料960千克,计划成本24 000元。其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600千克,计划成本15 000元;车间一般耗用300千克,计划成本7 500元;管理部门耗用40千克,计划成本1 000元;产品销售消耗20千克,计划成本500元。
借:生产成本 15 000
制造费用 7 500
管理费用 1 000
销售费用 500
贷:原材料 24 000
(6)月末结转已付款并验收入库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详见表3-3。
表3-3 甲材料采购明细账
*余额表示在途物资。
借:材料成本差异 70
贷:材料采购 70
月末,“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余额4 440元,表示在途物资成本,转入下月材料采购明细账。
(7)按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分摊本月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计算过程是
借:材料成本差异 240
贷:生产成本 150
制造费用 75
管理费用 10
销售费用 5
月末,有关甲材料的科目余额如表3-4所示。
表3-4
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3 500-60=13 440(元)
假如不考虑材料跌价准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应为17 880元(4 440+13 440)。
原材料的日常核算,既可以采用计划成本,也可以采用实际成本,还可以对不同的材料分别采用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具体采用哪种方法,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一般来说,材料品种繁多的企业,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但对于某些品种不多且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原料或主要材料,也可以单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以保证产品成本的真实、准确。对于企业规模较小、材料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原材料的日常收发核算。企业在选用材料核算方法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则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