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效用的大小评价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两种基本方式: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看起来既简单又方便,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效用的大小评价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两种基本方式: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两种效用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作为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来说确实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对所有的消费满足感所产生的效用进行赋值的方法加以度量。例如,早晨上班吃了一份早餐获得10个单位效用,买了一份报纸获得5个单位效用,乘坐出租汽车到达公司获得15个单位效用。于是可以计算出早晨获得的总效用水平是30个单位,并且还可以知道,一顿早餐的效用是一份报纸效用的两倍,但这个效用小于乘坐出租车的效用,因为上班不迟到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基数效用论看起来既简单又方便,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因为效用是主观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一个数字去描述大小,甚至无法规定出1单位效用水平是多少。这使得很多学者重新开始寻找效用评价的工具。(www.xing528.com)
2.序数效用论
相对于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的优势在于虽然无法说出具体效用是多少,但可以对消费带给我们的效用水平进行排序,从而研究如何实现最优的消费组合。苹果、橘子、香蕉,你到底是喜欢哪一个呢?消费者偏好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排序使我们同样可以研究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高低。但是偏好却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完备性与传递性。这两个要求是效用可以进行数学评价的基础,虽然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个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质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它来研究普遍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