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1 补贴楔子
利用补贴楔子这一概念,就可以进行补贴归属分析。在补贴楔子与均衡所形成的三角形EAB中,补贴的分配将由点E在线段AB的相对投影位置决定。因此,只要考察EA的长短与EB的长短,就能够了解谁的补贴更多。EB>EA,则卖方拿到的补贴更大,如图5-12(a)所示,而买方获得的补贴更小;EA>EB,则买方拿到的补贴更大,如图5-12(b)所示,而卖方拿到较少的补贴。
而EA与EB的大小,取决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哪一个更加平滑、哪一个更加陡峭。我们在第四章中已经了解到,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具有一个相同的弹性特征:弹性更大的一方其曲线会越平滑;弹性更小的一方其曲线会越陡峭。因此,可以通过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倾斜程度分类研究补贴的负担。
图5-12 补贴归属分析
(a)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b)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如图5-12(a)所示,需求曲线平滑而供给曲线陡峭,此时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比较点E相对于点A、点B的位置可以发现,点E更接近点A,买方获得的补贴会更小。这个结论需要用P1与原来的均衡价格进行比较,意味着在征税前后价格由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下降水平;而卖方获得了更多的补贴,同样需要用原来的均衡价格与P2进行比较,意味着征税前后供给方由于补贴所导致的价格的上升。结论是相对缺乏弹性的供给者获得了更多的补贴。
另外一种情况如图5-12(b)所示,供给曲线平滑而需求曲线陡峭,此时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比较点E相对于点A、点B的位置可以发现,点E更接近点B,卖方获得的补贴会更小。同样,这个结论需要用补贴之前的均衡价格与补贴后的P1与P2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买方获得的补贴要大于卖方获得的补贴。结论是相对缺乏弹性的需求者获得了更多的补贴。
综合上述的两方面分析可知,不论是需求者还是供给者,补贴总是由缺乏弹性的一方获得更多,这一点和税负承担的结果保持一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答案同样是弹性=规避。弹性越差,离开市场的能力越差。因此,当补贴出现时,一直未能离开市场的低弹性一方将获得更多的补贴。因此,不论是税负还是补贴,最终都会落在弹性更低的一方。(www.xing528.com)
知识链接
经济增长的果实最终会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
经济增长的果实最终会落在土地所有者的身上,这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对这个命题同样可以从弹性的角度进行解释。
假设某国有A和B两个地区,原先两地处于均衡状态,即不存在人口的净流动。但从某一刻开始,A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B地区,这会造成A地区工人工资高于B地区。当两地区工人的工资存在差别时,工资较低的B地区的工人会向A地区流动套利。此时,A地区工人数量增加,对房屋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对房屋需求的增加会造成房租和房价的上涨。而房租和房价的上升会降低B地区的工人向A地区转移套利的期望收益(期望工资减去房租)。但只要在A地区工作的期望收益高于B地区工作的期望收益,工人就不会停止流动。因此,这个过程直到A和B两地工人的期望报酬相等才结束。
在套利结束后,可以发现,A地区的房租和房屋价格上升,B地区的房租和房屋价格下跌,而无论是A地区还是B地区的工人的工资和期望报酬均会上升。因此,A地区的房屋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会因为房租和房价上涨而得益;而B地区的房屋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会因为房租和房价下跌而受损,而工人的福利因为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某国有很多地区,如果A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地快于其他地区,则其他地区的房租和房价下跌有限,即房屋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损失有限。同理可得,劳动力能够获得的收益也有限。收益中的绝大部分被A地区的房屋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拿走,即经济增长的果实最终会落在土地所有者的身上。
孙中山受美国经济学家乔治·亨利的影响,在三民主义中有条叫平均地权,其核心的内容是土地的增值归公。其背后的经济学就是上述的经济增长的果实最终会落在供给非常缺乏弹性的土地所有者的身上。资本和劳动要素所能获得的经济增长的好处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所有者是“不劳而获”,加上土地的供给高度缺乏弹性(甚至无弹性),将其增值归公并不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相似的案例非常多,如某高校门口的水果店生意非常好,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家水果店很赚钱。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因为地段好,商人对这个地段的争抢会也非常激烈,这会使得房租价格不断上升,最终商人在该地段经商能拿到的收益与在其他地段持平,而房东拿到了地段好的全部好处。
(资料来源:俞炜华,赵媛.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