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将针对买方选择和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群)选择探讨结构化分析的影响,我们还将探讨采购战略的结构化分析方法。人们对买方和供应商策略的视角往往过于狭隘,而主要关注运营的问题。通过关注与战略有关的广泛问题,企业可以更加理性地制定买方和供应商的政策,有效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减少受制于买方或者供应商的情况。
绝大多数行业里,企业不是向一家买方而是向多家买方出售各类产品或者服务。买方的议价能力从综合角度看,是决定行业赢利潜力的一大关键竞争力。第1章已经介绍了决定行业整个买方群体实力的结构条件。
从结构化的角度来看,行业面对的买方群体很少是完全一致的情况。很多制造行业将产品出售给业务跨度范围很大的买方,它们使用产品的用途也各不相同。这些企业在采购量、产品作为生产过程投入要素的重要性等方面差别甚大。消费类产品的买方在采购数量、收入水平、教育背景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别也比较大。
行业的买方在采购需要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买方对客户服务水平、理想的产品质量或者耐用程度、销售陈述中所需的信息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买方采购需求不同是买方拥有不同的结构化议价能力的一个原因。
买方不仅在结构优势方面相差较大,在增长潜力乃至整个采购量的增长率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将某电子部件出售给潜力巨大的公司(比如数码设备和小型计算机行业)暗含的销售量增长空间肯定要比将同一件产品出售给黑白电视机制造厂的销售量增长空间更大。
最后,服务不同个体的买方,其成本也不同。这里的原因很多,比如,在电子部件分销领域里,服务小批量购买的买方成本肯定要高于服务大批量购买的买方成本(按照销售额的百分比计算),原因是不管交易数量如何,服务一笔订单的固定成本是一样的。主要的成本涉及文本归档、处理和操作成本,这些程序不会受到电子产品交易数量的影响。
由于买方五花八门,选择目标买方(目标买方群)成了重要的战略变量。从广义上来讲,企业应该尽可能把产品出售给那个最合适的买方。买方选择会对企业的增长率产生重大影响,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买方的破坏力。着重于结构化分析的买方选择是成熟行业中尤其重要的战略变量。在那些借产品差异化制造壁垒、技术革新难以为继的行业里,基于结构化分析选择买方非常重要。
下文将介绍买方选择的基本概念。在确定了令人满意或者优秀的买方特征后,我们将阐明买方选择的重要战略影响。其中有一个关键的战略影响是企业不仅能找到好的买方,还可以创造优秀的买方。
按照上文的讨论,从战略的角度决定买方质量的四大标准是:
·买方需求与公司能力的比较;
·增长潜力;
·结构竞争优势内在的议价能力,以及在要求低价时,施展这种议价能力的强度;
·服务成本。
若买方具备不同的采购需要,企业在服务这些买方的需要方面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实力,那么买方的采购需要就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集中精力服务于某类买方,而企业具有满足这些买方需要的相对较好的条件,那么企业就能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买方增长潜力对企业战略制定的重大意义是显然的。买方的增长潜力越大,对企业生产产品的需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增大。
为方便战略分析,买方的结构优势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若买方影响力已定,而且它拥有的其他替代供应商来源也较为固定,那么买方拥有的议价能力就会对卖方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拿买方的议价能力作为筹码,也可以弃之不用,但是不同买方利用自己的议价能力试图向卖方压价的倾向不同。有些买方虽然采购数量较高,但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或者说这些买方愿意出钱购买产品的其他性能,从而使卖方有条件保持自己的利润。买方内在的议价能力及其运用这种议价能力的偏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为随着行业演变的发生,买方会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其议价能力,这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比如,随着行业日渐成熟,曾经对价格并不敏感的买方也有可能对价格斤斤计较起来,或者部分替代品的出现会给企业产品利润带来更大的压力。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最后一项关键的买方特征是企业服务特定买方群体的成本。如果这些成本较高,那么按照其他标准判定较好的买方会立即丧失其吸引力,即便企业服务这些买方有利可图或者风险较低,仅有的优势也会被高昂的服务成本完全抵消。
判定优秀买方的四大标准的变化方向不同。具有最大增长潜力的买方也有可能是最有能力、最无情的议价者。议价能力不强、价格敏感度较低的买方可能对应的服务成本很高,即使能以高价实现交易,也不会给企业留下多少利润。企业可能服务一些买方最得心应手,但这些买方却不符合其他三项标准。因此,企业要选择最佳目标买方,就需要综合权衡这些因素,使之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按照思想标准评估某个买方是否优秀,需要按照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化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接下来将讨论其中的一些因素。
要把买方特定的采购需要与企业的相对实力进行匹配,这一点不证自明。匹配这两者,从买方的角度来看,将使企业实现最高限度的产品差异化。此外,相比竞争对手,企业服务这些买方的成本也应该最低。比如,如果企业具备较强的工程和产品开发能力,就能针对强调客户多变需求的买方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相比竞争对手,使用的物流系统更高效,那么对于强调成本优势或者要求最先进的物流服务的买方而言,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就会最大化。
要分析特定买方的采购需要,企业需要详细辨认买方采购决策过程中涉及的因素以及在执行采购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包括运输、交付和订单处理等。针对所有买方(包括个人买方和群体买方),企业可以按照各类因素对买方的适用性进行排序。可以结合本书第3章提出的竞争对手分析来确定企业自身具备的相对能力。
一个行业中买方的增长潜力取决于下列3个简单的条件:
·行业的增长速度;
·主要细分市场的增长速度;
·整个行业和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市场份额的变化。
买方所在行业的增长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行业和替代品行业的相对地位、买方群体针对客户的增长潜力等。决定长期行业增长率的因素详见第8章的描述。
行业内某些细分领域的增长速度往往很快。因此,买方的增长潜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正在服务、有能力服务以及将来可能服务的细分领域。评估特定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与评估行业的增长潜力基本类似,只是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总量不如行业的增长潜力。
买方在某个行业以及细分领域中的市场份额是针对买方增长潜力分析的第三个要素。买方当前的市场份额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市场份额增减幅度取决于买方的竞争地位。评估这类状态要求企业开展竞争对手分析,对当前和未来的行业结构进行诊断。具体内容将在本书其他章节展开。
所有这三大要素共同决定了买方的增长潜力。例如,若某个买方在赢得市场份额方面占据优势,无论是在成熟还者衰退的行业内,该买方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家庭买方的增长潜力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
·人口统计学特征;
·购买数量。
第一个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决定了未来某个特定的消费者细分群体的规模。25岁以上受过良好教育的消费者群体将会快速增长。所有按照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龄等因素划分的群体都可以使用人口统计学的技巧进行分析。
特定的消费者细分群体即将购买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是决定买方增长潜力的另一大因素。购买数量取决于多种要素,包括是否存在替代品、改变基本需要的社会发展趋势等。本书第8章将详述工业类商品的需求以及决定消费类产品长期需求的基本要素。
决定特定买方或者买方细分群体本身的议价能力的要素与本书第1章描述的内容类似。买方的议价能力决定了行业买方群体的整体实力,具体的分析要做一些扩展。在这里我将提出辨认那些本身不太有议价能力的买方的标准,因为这个群体从买方选择的角度来说,都是企业的好买方。
相对于企业出售的总量而言,这类买方采购的数量较少。小批量买方在要求价格让步、承担运费或者其他条件方面没有太大的议价筹码。当企业拥有较高的固定成本时,某个特定买方的采购数量对于决定买方的议价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些买方缺乏可靠的替代供应来源。如果某些买方的需要比较特殊,使得很少有替代品能使其满意,那么这类买方的议价能力就有限。比如,买方因为其产品设计的原因需要不同寻常的高精度部件,但业内就很少有供应商能满足其条件。企业独具特色,能供应的产品功能或者服务是买方必需的,这类产品功能或者服务鲜有替代品,买方就会非常满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合格可靠的替代供应来源将受到大量的测试或者试用要求的限制,这类测试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满足特定规格的要求,这在电信设备行业非常普遍。
一些买方面临着高昂的采购、交易或者谈判成本。若买方在寻找替代的供应商、谈判或者开展普通的交易等方面有困难,其本身的议价能力就会变弱。若寻找新的品牌或者新的供应商的成本很高,买方就会被迫选择当前的供应商。例如,地处偏远地区的买方就在上述各方面有困难。
一些买方不会给企业带来后向一体化的威胁。无法实现后向一体化的买方将丧失与企业议价的重要筹码,诸多买方在这方面的能力差异也很大。比如,在众多的硫黄买方中,只有大型的买方,即化肥制造商或者石油公司具备后向一体化的能力。其他硫黄买方具备的议价能力都很小。决定某个特定的买方后向一体化可行性的因素将在本书第14章中详述。
一些买方面临着更换供应商的高昂成本。有些买方因为条件限制,对应的转换成本较高。例如,某些买方可能已经将其产品的规格与特定的供应商关联,或者买方在学习如何使用特定供应商提供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转换成本的主要起因如下:
·修正产品来与新的供应商产品匹配的成本;
·测试或确认新的供应商产品,进而保证其可替代性所付出的成本;
·为重新培训员工所做出的投资;
·使用新供应商产品所必需的对新辅助设备的投资,包括工具、测试设备等;
·建立新的物流安排的成本;
·终结原有关系所承受的心理成本。
针对不同的买方,上述各项成本高低各不相同。
转换成本也会影响企业,使企业不得不承担更换买方的固定成本,而企业需要承担的转换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买方的议价能力。
个体买方在施加本身具备的议价能力、压低企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价格和利润率的倾向方面各不相同。那些对价格不敏感或者愿意出钱购买更优性能产品的买方,就是企业的理想买方。决定个体买方价格敏感度的条件与决定买方群体整体价格敏感度的条件差不多,详见第1章,在这里将做一些拓展分析。
对价格不敏感的买方往往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企业供应产品的成本只占买方产品成本或采购预算的一小部分。如果产品本身相对价格较低,降价和议价带来的利益就相对较低。请注意,相对成本是指每个时期购买产品的总成本,而非产品的单位成本。某个产品的单位成本可能很低,但是由于采购量较大,使得采购产品的总成本非常重要。消费者或者采购代理往往会努力采购高成本的产品。对于行业买方而言,这意味着资深的专业采购代理和公司管理人员会去购买高成本的项目,而基层或者一般的采购代理将负责所有的低成本产品。对于消费者买方群体而言,购买低成本的产品,却要付出高昂的购物成本和货比三家的代价,实在不划算。因此,在采购过程中,便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采购决定未必建立在公正的标准基础上。
产品失败面临的罚金相比其成本而言很高。如果某个产品失败或者没能满足预期的需要,就会导致特定的买方支付高昂的罚金,买方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相对较低。买方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愿意为高品质支付高价格。在电力产品行业领域,买方注重产品的特征和性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企业出售给买方的电力开关应用于生产机械设备,相比出售给使用民用电力开关的买方,前者的价格敏感度更低。一旦电力开关失灵,昂贵的生产设备就会闲置,大量的工人坐等故障被修复,而整条生产线停掉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买方购买产品应用于关联系统,则其停工的成本更高,因为这种产品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效将为买方节约大量成本或者大幅提升买方产品的性能。将上一类的条件颠倒一下,如果购买的产品或者服务使用情况良好,能帮助买方节约时间和金钱或者提升买方生产产品的功能,那么买方对产品的价格就会不敏感。例如,投资银行或者咨询师的服务通过精确的股票定价、对兼并对象的估值以及其他方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那么买方购买其服务,对价格就相对不敏感。若买方的定价机制异常复杂,或者帮助买方解决问题能有巨大的战略影响,那么买方就会倾向于出高价购买最佳的服务。石油行业的勘测服务就是另一个显著的例子。像施罗姆伯格这样的公司就使用复杂的电子技术来探测石油在岩石中存在的可能性。精确的读数能帮助买方大力节约石油勘探成本,尤其当企业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处境和昂贵的油井时,受离岸石油勘探或海洋水深的影响,石油勘探公司将愿意出高价购买这种服务。节约买方成本的情况还包括按时交付、停工期间提供快速的产品服务等。有些买方愿意出高价给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原因就在于此。能大幅提升买方业绩的产品包括处方药和电子设备等。
买方针对采购的产品采取了高品质战略。采用高品质战略竞争的买方往往对采购要素的质量非常敏感。如果其认定投入要素提升了产品性能或者投入要素的品牌有较大价值,可以强化其实施的高品质战略,那么这类买方对采购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敏感度就会大幅降低。鉴于此,高成本机械设备的生产商往往支付高价购买电动发动机或由知名供应商生产的发电机。
买方追求定制服务或者标新立异的产品。如果买方想要定制产品,那么这种愿望往往说明这些买方愿意出高价,当然情况并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可以让买方锁定特定供应商或者供应商群体,这类买方愿意向企业支付高价以维护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认为追求个性品质的产品和格外周到的服务本身就需要更高的回报。伊利诺伊工具公司就实施这种战略。该公司不厌其烦地按照客户的要求致力于紧固件的定制服务。这一政策为该公司带来很高的利润,也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本身就具有较高议价能力的买方可能会要求特定或者定制的服务,却不愿支付额外的价格。服务这类买方让企业陷入最糟糕的境地,因为服务这类买方的成本大大提高,但利润却没有随之上升。
买方本身的赢利能力较强或能成功计入投入要素的成本。赢利能力强的买方往往对价格的敏感度要低于那些边际利润不高的企业,除非采购的产品是一项主要的成本项目。高利润的买方往往属于上述某一种买方,这足以表明买方不计利润的态度。有些买方甚至表现出一定要企业获得足够高的回报才行。虽然有人说买方赢利能力强是因为其议价能力高,但是在实践中,这类买方的重心鲜有放在激进的议价程序上。
买方不太了解产品的特征,因此不会根据精确的规格来采购。如果买方不太了解投入要素成本、需求条件或者替代品牌的评估标准等,其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就要比那些精明的买方更低。如果买方对需求的现状和企业的供应成本都了如指掌,那么它们就会成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议价者。很多商品的大型买方就是这样。外行的买方采购时,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太了解是否已经全面剥夺了企业供应商品的利润,但是买方不可以盲目到无法判定竞争性产品之间的区别。
实际的采购决策者的动机并不仅仅在于成本。买方对价格的敏感度部分取决于买方组织内实际的采购者或者采购活动的实际决策者的动机,这在各家买方之间差异较大。例如,采购代理经常按照节约的成本论功行赏,这使得他们主要以价格为标准来决定采购,而生产车间经理会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主要从车间的生产效率来考虑采购决策。根据公司的规模和其他多项因素考虑,采购代理、生产车间经理甚至高层管理人员都有可能是实际的采购决策者。在消费类商品领域中,不同的产品将由不同的家庭成员来决定是否购买,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采购动机。采购决策者的动机越不局限于压低成本,买方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而言就越低。
价格不敏感的促进因素可以共同起作用。比如,拉特塞特公司是专门生产艺术品和图书高速激光印字传输系统的企业,绝大多数买方是建筑师和职业艺术家。对他们而言,印字的成本比起时间成本,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漂亮的印字能提升他们的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建筑师和艺术家关心的是拥有大型字体库,有大量的字体供他们选取和效果呈现。因此,拉特塞特的买方对价格极不敏感,使得该公司的赢利空间很大。
上述各种因素表明,大型的买方未必就对价格最敏感。例如,建筑设备的大型买方使用设备的频率较高,一般购买多种类型的设备,且更喜欢和某一个供应商打交道。一个供应商提供货源,可以方便买方进行零件更换和通用,还可以从一家服务机构获得全面的服务。买方愿意为质量可靠的一系列设备支付高价,由此确保自己充分利用机器设备,而对应的服务成本也较低。小型承包商则只购买几种建筑设备,使用频率不高。买方对于采购价格更加敏感,因为这类设备是这些买方的重要成本项目。(www.xing528.com)
服务不同买方的成本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如下:
·订单规模。
·直接销售或者通过分销商销售。
·要求的交货时间。
·买方下订单的稳定程度。为了规划和物流安排,订单流的稳定程度非常重要。
·运输成本。
·销售成本。
·定制或者修正产品的需要。
很多买方的服务成本都是隐性的,有些成本非常微妙。通过管理费用的分配,这些成本往往不清不楚。通常情况下,为了确定不同买方的成本,企业必须展开特殊的研究,因为日常运营报告中的数据常常没有明细。
上述有关买方差异的4个要素表明买方的选择是企业的重要战略变量。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选择自己的买方,也不是所有行业都有在这几个方面差异巨大的多类买方。但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有选择买方的余地。
选择买方的最基本战略原则是根据上述4个标准,努力把产品卖给最合适的买方。正如上文所述,买方的4个评判标准在决定买方吸引力方面常有冲突的地方。增长潜力最大的买方可能本身的议价能力最大,且对价格最敏感。因此,选择最佳买方必须要按照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实力来平衡4个标准的情况。
不同的企业选择买方的地位有所差别。拥有高度产品差异化的企业可能有能力将产品出售给理想的买方,竞争对手绝对不可能接触到这些买方。不同买方本身的议价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大型企业或者拥有独特产品的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受到买方规模的影响较少。最后,企业在服务特定买方需要的能力上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企业对应的最佳买方往往取决于个体企业在某些方面的竞争地位。
以下是选择买方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战略影响。
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企业应该有能力把产品出售给强大的、价格敏感度较高的买方,而且企业发展的状况良好。如果企业是低成本生产者,无论买方的议价能力如何,对价格是否敏感,企业都有能力赢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因为企业以和竞争对手相当的价格水平出售产品,会比对手赢得更高的回报。对于某些企业来说,这里存在一个循环的问题。企业有时候不得不向糟糕的买方供货,因为企业需要累积销售量帮助自己实现成本优势。
不具备成本优势或者差异化优势的企业若想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就必须对买方有所取舍。若没有成本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精力争取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否则就不可能赢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这种要求表明这类企业有意放弃销售量,来保持集中战略的实施。没有了成本优势,单纯的销售策略本身就是致命的,因为这种策略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条件越来越苛刻的买方。这个原则强调了第2章提出的通用战略问题。如果企业无法实现成本领先地位,就必须努力不要将产品出售给议价能力强的企业,从而避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可以通过企业的战略创造好的买方或者提升现有买方的素质。有些增加买方吸引力的素质特征会受到企业的影响。比如,构建转换成本的一大重要战略是,通过开发新型产品设计、推动买方使用企业产品的能力等来说服买方将企业的产品纳入其产品的生产投入要素中。另外,聪明的销售办法会改变采购的决策权,从买方组织内对价格敏感的人员转变到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人员手中。可以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能来为特定的买方节约成本,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从企业的角度来提升买方的质量,主要是通过影响上述判断好买方的特征实现。
这种分析表明制定战略的一种方法是创造优秀的买方。显然,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创造优秀的买方最好锁定在某个企业内,这比创造对所有竞争企业来说都是优秀的买方更有利。
可以拓展买方选择的基础。创造良好买方的一个方法是拓展买方选择的基础。这种方法非常重要,需要单独讨论。理想状况下,这个基础可以从采购价格转移到买方具备独特能力或者可以创建转换成本的领域。
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拓展买方选择。第一个是增加企业为买方提供的附加值。具体包含下列各种策略:
·提供及时响应的客户服务;
·提供工程帮助;
·提供信用或者快速交付服务;
·创造产品的新功能。
道理非常简单,不断增加的附加值会拓展买方选择的基础。它可以使某件普通的产品转变为差异化产品。
拓展买方选择基础的一个独具特色但又有所关联的方法是重新定义买方看待的产品功能的方式,哪怕产品和服务本身是相同的。在这里,买方要明白,产品的成本或者价值不仅是指开始的采购价格,还包括下列附加因素:
·转手价值;
·维护成本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停工时间;
·燃料成本;
·产生收入的能力;
·安装成本或者附加成本。
如果企业可以说服买方将这些因素纳入实际的总成本或者产品价值中,那么企业就有了展示产品按照这些标准衡量是否具有超凡绩效的机会,进而证明高价是事出有因,而且能表明买方的忠诚度。当然,企业必须能够兑现自己交付最佳产品或者服务的承诺,并且其承诺应该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不然企业能获得的潜在的高利润率很快就会被对手蚕食。要拓展买方选择的基础,企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综合使用有效的营销手段,还要说明开发产品的确凿证据。通用电气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在大型涡轮发动机行业就成功实施了这个战略。
必须淘汰高成本的买方。为了提升投资回报率,竞争企业应使用的战略是从客户群体中淘汰高成本的买方。这种策略非常有效,因为企业最常见的趋势是扩大有利可图的客户群,尤其在行业发展的增长期内。淘汰高成本的买方非常有益,因为企业很少研究服务单个买方的成本。但是企业要知道,除了服务成本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可以引导企业寻找理想的买方。高成本买方往往对价格极不敏感,即便已知价格超出服务买方的成本,这类买方对企业价格提升的态度也比较顺从。高成本的买方可能会为企业的增长率做出巨大贡献,这在收获规模经济或者其他必要的战略目标时起核心作用。因此,淘汰高成本买方的决定要求对买方吸引力的四大要素进行研究。
买方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很多决定买方质量的因素会发生变化。随着行业的成熟,买方对很多企业的价格敏感度往往会升高,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利润受到了影响,且专业素质更强。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向素质不高的买方出售产品,很难成为企业战略的基础。相反,趁早意识到某个买方群体将成为理想的销售对象就表明已获悉重大的战略机遇。如果这类买方的转换成本较低,且鲜有其他企业对其感兴趣,那么攻克这些买方就比较容易。一旦入门,转换成本可能会随着战略的执行而提升。
在制定战略举措的时候应该考虑转换成本。考虑到转换成本潜在的重要意义,所有针对转换成本的战略措施都应该考虑进来。比如,转换成本的存在意味着企业升级或者增加已经采购产品的功能比重新用另一个品牌的产品的转换成本更低。这类考虑使企业能从产品更新换代中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其前提是更新换代产品的定价相对于竞争对手提供新产品的定价而言比较合理。
第1章分析了供应商的实力和买方选择原则的反向应用,这将有助于企业制定采购战略。虽然采购战略的制定有多方面程序和组织安排的考虑,完全超出了本书的论述范围,但有些问题仍可以使用行业结构化分析框架来仔细检验。从结构的角度来看,采购战略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供应商群体的稳定性和竞争性;
·垂直一体化的最优化程度;
·在合格的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物资和数量;
·创造与选定供应商谈判的最大筹码。
第一个问题是供应商群体的稳定性和竞争性。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从那些能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保持并提升自己竞争地位的供应商那里采购是比较理想的。这个因素确保企业能以比较合理的价格采购合格甚至优质的投入要素,从而保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理,选择那些持续满足企业目标的供应商,能使转换供应商的成本降到最低。结构化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都可以用来判定企业的供应商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第二个问题是垂直一体化,将在本书第14章阐述,届时将探讨进行垂直一体化决策时所需考虑的战略问题。在这里我权且假设企业已经决定了哪些产品从外部采购,而对于如何采购、创造最佳的结构议价地位这一问题,企业也心里有数。
在多个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物资和数量、创建企业的议价能力,是从结构化的角度来看采购战略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关键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开展结构化分析。在第1章中我们分析了决定特定投入要素强大供应商的先决条件:
·供应商的集中程度;
·不依赖某个客户完成很大比例的销售量;
·客户面临着转换成本;
·独一无二的差异化产品(很少有替代的供应货源);
·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本章开始进行的买方选择分析增加了一些了解供应商相比买方获得更大权利的其他条件:
·买方不具备后向一体化的可信威胁;
·买方面临着高昂的信息、购物或者谈判成本的威胁。
采购过程的目标是寻找弥补或者克服强势供应商的起因。在某些情况下,供应商的能力会催生行业的规模经济,远远超出企业的控制范围。在很多情况下,供应商的实力可能会因企业战略的实施而减弱。
分散采购。某种产品的采购可以分散在多家供应商之间,方便企业提升自己的议价地位。若每个个体供应商的交易量够大,就足以让供应商关注这些交易,不愿意失去交易。这样一来就能将采购分散到多家供应商之间,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结构化的议价能力。但是,从某一家供应商购买所有东西可能会让供应商放弃与企业议价或者构建转换成本的机会。企业可以利用其谈判能力,综合权衡这些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供应商的规模经济。要平衡这些要素,企业应该努力创建供应商对企业的依赖关系,并在不承担过高转换成本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从数量折扣中获利。
避免转换成本。从结构化的角度来看,优秀的采购战略一定要避免转换成本。本书上文已经说明了转换成本的起因,当然还有其他微妙的原因。避免转换成本意味着杜绝过分依赖某一家公司的工程支持,保证员工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会帮着外人打压自己;应避免供应商创建个性化款式或者客户工程应用的情况,除非这样做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且能超过将来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和不利。这种政策要求企业有意识地使用替代供应商的产品,拒绝与某个特定的供应商挂钩的附属设备的投资,抵制涉及员工专业培训的供应商产品等。
协助合格替代供应渠道与企业关系的建立。要鼓励合适的替代供应商进入行业,在开发合约或者小量采购合约上有所投入。有些企业已经帮助替代供应商利用新资源或者到海外说服国外企业来开展相关业务。企业还可以帮助新的供应商将成为合格替代供应商的成本最小化。主要的方式包括:企业的采购人员着力寻找新供应商,对新供应商的产品提供测试补贴等。
提升标准化水平。一个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可以从提升产品或者服务规格的标准化中受益,这些产品或服务应属于企业采购投入要素的行业。这种做法有助于降低采购商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并减少出现的转换成本。
构建后向一体化的威胁。无论企业本身是否想要开展后向一体化,若能让人相信企业有能力开展后向一体化,就有助于提升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发表声明、透露开展一体化研究并确定一体化可行性的行动消息、为与咨询公司或者工程公司一体化创建应急预案等措施,向供应商表明自己实施后向一体化的可能。
使用锥形一体化。如果采购量允许,企业可以通过锥形一体化来获得与供应商的谈判筹码。在某个采购项目上实现一体化,而绝大多数或者部分原材料从外部供应商处采购,这样也能实现相同的目的。这种方法在第1章中有所涉及,本书第14章将进一步详细说明。
所有上述方法的目标都是降低整体的采购成本。要明白使用一些方法有可能提升狭义的采购成本。比如,维持替代的供货源或抵制转换成本,可能需要企业支付短期本可以避免的成本。但是,这类开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针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对应的长期要素投入成本。
在这里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一定要避免过分强调在短期内降低成本,这反而会影响采购战略的实施,因为采购战略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具体见上文描述。其次,采购战略的附加成本必须与其带来削弱供应商议价能力的长期利益进行权衡。最后,由于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不同,除非企业从采购成本较高的供应商处采购能获得长期议价能力的优势,否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从低成本供应商那里进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