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县域金融的基本格局一样,甘肃省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保险证券基金为辅助、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为补充的县域金融体系,县域金融呈现融资总量不断扩大、产品创新步伐逐渐加快、融资渠道持续拓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发展态势,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据调查,截至2017 年年末,全省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4471 个,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264.41 亿元、4068.47亿元,一、二、三产业贷款余额比例为21.3∶26.3∶52.4;保险业分支机构495 个,各类保费收入82.13 亿元;证券业分支机构15 家,A 股上市公司3家;县域小额贷款公司169家,贷款余额31.63亿元。[2]
近些年,全省金融机构结合县域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改进授信方式,县域贷款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效发挥了县域融资主渠道作用。2017年年末全省县域贷款余额是2011年年末的3.04倍;5年间贷款增速25.01%,较全省年均增速高1.86 个百分点,较全国高10.9 个百分点,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县域贷款增量占全省贷款增量的比重为25.44%,较2011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为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双业贷款、双联惠农贷、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约1300亿元。特别是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累计投放438亿元,支持了96 万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2017 年起,甘肃省又推出了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农行甘肃省分行、省农村信用社、甘肃银行、兰州银行连续5年共安排贷款1000亿元支持甘肃省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将全部用于发展农村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支持对象是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具备一定规模、对农民增收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企业。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延长发展链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大力培育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文化集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对外贸易等新业态,推动形成一批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在一系列金融创新推动下,县域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2017 年年末,全省县域涉农贷款余额3363.7 亿元,占全省涉农贷款的53.6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9.29亿元,占全部县域企业贷款的68.23%。(www.xing528.com)
此外,新型融资工具不断发展,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作为信贷融资的有益补充,股权融资、新型融资工具发展步伐加快,县域经济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股权融资步伐加快,全省县域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公司超过20 家,累计实现融资30 多亿元,其中近五年融资占比超过90%。产业基金、PPP项目等新型融资模式开始起步。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千米”,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甘肃省着力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县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经济性明显提高。全省自2018 年开始在行政村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截至2019 年3 月,15788 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成运行,乡镇覆盖率达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