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降低农村居民疾病风险,避免因病致贫

降低农村居民疾病风险,避免因病致贫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不仅需要解决短期内患病人口的巨额医疗支出问题,还需要在长期内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考虑让个体少生病、不生病,降低患病风险。在岳西县实施的健康扶贫的诸多措施中,增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输送入户的主动性等健康扶贫措施,都是降低区域地理劣势对于居民健康的阻力、提高农村居民抵抗疾病风险能力、从源头阻断因病致贫发生的重中之重。

降低农村居民疾病风险,避免因病致贫

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的问题,对于大多数贫困地区来说,中央在2015年确定的使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但与行业扶贫相比,教育问题具有阶段性,住房问题具有单次性,而疾病问题更具有不确定性和长期性。换句话说,疾病“问题”更多地表现为伴随个体一生的疾病“风险”。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不仅需要解决短期内患病人口的巨额医疗支出问题,还需要在长期内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考虑让个体少生病、不生病,降低患病风险。

当前,中国扶贫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剩下还未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其贫困问题较多地表现为区域上的低可开发化、人口结构上的老龄化、劳动能力上的弱能化以及人口健康资本上的低健康水平。经历过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如果没有进行完整和健全的康复过程,则有可能会使自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永久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劳动能力水平上,因此,这些人在未来通过劳动换取家庭收入的能力必然被削弱。这种“剩余贫困”问题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从占比结构来看,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并没有显著下降——“因病致贫”的,本身就有可能成为将来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的人口。

(www.xing528.com)

图8-3 患病人口不同阶段经济水平与健康水平变化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调研期间与患者访谈获得的体会绘制。

因此,对于还未脱贫的贫困地区来说,即便当前因病致贫还没有成为贫困的主因,但在今后则有可能会逐步成为脱贫攻坚中的主要任务,地方政府应当及早对本地区的健康扶贫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岳西县实施的健康扶贫的诸多措施中,增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输送入户的主动性等健康扶贫措施,都是降低区域地理劣势对于居民健康的阻力、提高农村居民抵抗疾病风险能力、从源头阻断因病致贫发生的重中之重。只有将增强医疗费用补偿力度这种“立竿见影”式健康扶贫措施,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这种“韬光养晦”式措施结合起来,才能使农村扶贫工作成效更稳固、边缘贫困人口跌落为贫困人口的概率更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