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岳西县在宣传上下苦工、换思路,探索出一条“唱”“放”“奖”“视”“网”“赛”结合的宣传新路。一方面,“唱”“放”“奖”并用。将就业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编进黄梅戏、三句半、快板书等,创作了《就业扶贫真是好》等作品,用“唱”的形式宣传政策,树立典型;设计制作动漫短片,用“放”影片的方式讲解政策,鼓励大众就业创业;组织群众参加知识竞赛,用“奖”的方式提高群众政策学习热情,有效提升政策知晓率。另一方面,“视”“网”“赛”共举。在电视台、网站开辟创业专栏,举办创业大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已成功举办两届县级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是2017年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省人社厅、市人社局领导亲临现场进行指导,6个县市到场观摩,网络、电视全程直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还推荐获奖选手参加了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在第七届安徽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综合赛决赛中,青年“创客”储珊珊、蒋贻章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获铜奖、优秀奖;在安庆市第三届创业大赛决赛中,《小材大用·匠心工艺》项目荣获社会组一等奖,“金榜乡村旅游综合体”“亲手缝制给宝宝的见面礼——虎头鞋”项目同时获得社会组优胜奖,“金色米兰”项目获得高校组三等奖,岳西县人社局获优秀组织奖。通过举办、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帮助90余家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就业2000多人。如创业大赛获奖者刘同镇,身残志坚,自主创办了家庭农场,发展绿色种养殖,每年收入几十万元,通过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市级创业大赛获奖选手方红创办的红方工艺品有限公司,不但将枯枝烂木、秸秆桑枝等变废为宝,变成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的工艺品,还带动周边60多户农户实现了居家就业。
案例5-2 不畏艰难勇创业,自力更生奔小康
古坊乡古坊村老屋组脱贫户祝怡建,以前一直在外打工,每年拼命干活儿,却只能勉强够得上温饱。祝怡建家住在山头上,周围三四里范围内人烟稀少,许多田地都荒废了,适宜养殖,祝怡建因此有了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在政府的鼓励下,祝怡建说干就干,2014年,他筹集到了3万元资金,在自家门前盖了150平方米的厂房,在附近人家买了10头母猪,把四周荒废的田地种上玉米、大豆、山芋等粮食作物用来做猪饲料。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但心中是快乐的,因为他对致富充满希望。但因经验不足,加之母猪是本地品种,繁殖率不高,生下来的猪崽生命力不强,很多猪崽因病死亡。到了下半年,只出栏100头猪,这一年不但没有赚到钱,还亏损了4万元。另外,县畜牧局防疫检查时,发现猪场离居民生活区太近,会造成污染,要求必须重新选址。这个时候祝怡建内心非常焦虑,非常无助,不知路在何方。
就在这个时候,县乡政府了解到了祝怡建的现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并为其争取到财政补贴资金2万元,鼓励他迎难而上;邻居、亲戚和朋友也纷纷为他打气,用不同的方式支持他,使他重新看到了希望,致富的决心更强。于是,他于2015年春季,在离家500米远的一块平地上,盖起了350平方米的厂房,到江苏的猪场购买了20头优质母猪,又到浠水长流公司购买种猪1头、母猪4头。同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途径学习养殖技术。到2015年末,共有300多头猪出栏,除去当年的投资外还盈余1万多元。此外,他还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猪粪发展茶叶3亩、生姜1亩。这样不仅减少了养猪造成的污染,又额外有了一笔收入。通过这一年的努力,祝怡建更加坚定了养殖致富的决心。2016年开始有计划地扩大养殖规模,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到现在已投资10余万元,厂房增加到500多平方米,各种配套设施基本齐全。现有母猪28头,种猪1头,每年约有500头猪出栏,净赚5万元左右。
回顾祝怡建五年来的创业经历,能够摆脱贫困并走向富裕,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亲戚邻里的热心帮助,使他有底气大胆创业,并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为消除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他还打算开凿沼气池,开鱼塘养鱼,走循环经济之路。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祝怡建认为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乡亲们的帮助。所以,作为回报,他从去年开始,在向邻里卖猪肉时,每斤比市场价格低1元左右;卖幼猪时,每斤比市场价格低1.5元左右。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乡亲,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并开始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2.因地制宜,依托产业带动就业
岳西县是一个纯山区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繁多。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就地就近就业,近年来,岳西通过出台特色农林产业发展奖补、电商产业扶持、就业脱贫奖补等“一揽子”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地方特色农林产业发展。另外,依托特色农林产业发展来带动居家就业基地、就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驿站建设,通过“两个基地+一个驿站”的建设,在全县开发居家就业岗位1.8万个,开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2万个,依托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开发灵活就业岗位1300个,为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者拓展了就业渠道。同时,通过给贫困劳动者发放5万元以下的3年脱贫贷款,鼓励贫困劳动者“带资入股”;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以山林、田地、劳务入股;鼓励和帮助经营实体引进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形成“企业+基地+农户+技术院校”四方合作的经营模式,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例如,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是全国“一村一品”专业蚕茧示范村镇,但农户养殖蚕茧剩余的大量桑枝,长期被当作柴火烧掉或是废弃,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临近关河村的就业扶贫驿站,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将思远生态农业公司引入驿站,大力发展木耳、香菇、天麻等桑枝食(药)用菌产业,并获得安徽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中石化在经济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村委会、本村贫困户持股运作。截至2017年8月,该就业扶贫驿站年加工桑枝达210万千克,生产桑枝菌棒300万棒,为周边蚕农增收约84万元,平均每户增收600元左右(出售桑枝)。驿站直接吸纳15名贫困劳动者就业,通过食用菌种植,带动周边250户农户实现居家就业。同时,企业设立回购的保底价,确保每个贫困户年种植收益均在1.5万元以上。
3.因材施教,提升技能带动就业
一是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培训种类。按照安徽省和安庆市有关培训文件的要求,结合岳西县的实际,分别开展补贴类培训和非补贴类培训。补贴类培训包括企业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五类人员”技能培训、技能脱贫培训。补贴类培训都是严格按照上级培训要求实施,培训合格后发放培训补助。该类培训的特点是时间较长、要求严格、效果好。非补贴类培训是指岳西县实施的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根据乡镇产业特色和劳动者意愿确定培训方式,由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实施,不限培训天数、不限培训工种、不限培训方式,根据乡镇产业和劳动者培训意愿进行培训。如山核桃是中关镇扶贫产业之一,斗水村已建成山核桃基地3000多亩,储岳峰创办的永峰公司与中关镇斗水村党支部合作,成立岳西县瑞丰薄壳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打造“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科研单位”的多方合作模式发展山核桃产业,吸引500多户农户种植,其中贫困户185户,贫困户以山场入股。根据发展需要,企业和农户希望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种植。人社局根据政策,依托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山核桃种植技能脱贫培训,提供了短期发展培训服务,不仅免费培训,还给予合作社和参训贫困户培训补助,效果很明显,让当地30户贫困户很快掌握了山核桃种植技术。
二是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培训工种。在劳务产业方面,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市场对家政服务员、育婴员的需求很大,从实施的第一期培训效果和培训机构调研情况看,这两个工种培训报名人数完全超出预期,而且培训结业后学员能够和家政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直接上岗。如参训学员崔朝霞,47岁,中关乡请寨村人,2018年参加了人社局开展的育婴员技能脱贫培训后,在本县内从事月嫂工作,每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改变了家庭的困境,顺利实现脱贫;在实用技术方面,各乡镇、企业根据各自特点上报培训工种,比如黄尾镇、河图镇等旅游大镇,农家乐分布广泛,开展了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和民宿服务培训;石关乡、来榜镇、主簿镇等乡镇实施了蔬菜种植培训;店前镇、冶溪镇、五河镇、中关镇的茶叶产业、构树产业和山核桃产业规模大,在该区域实施了农业种植类培训。
三是全面跟踪回访确保质量。岳西县人社局和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技能培训跟踪回访机制的通知》,要求对所有培训学员进行电话跟踪回访,回访覆盖面100%,对参训学员是否参加培训、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满意度以及是否就业等情况进行回访,对电话号码无法拨通的学员,要求培训机构做到及时更新个人信息,确保参训学员电话号码准确,并填写《岳西县技能培训跟踪回访登记表》存档备查,保证了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因人施策,稳定就业促脱贫
2016年以来,为实现精准帮扶、精准就业、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岳西县针对劳动者的不同情况,一是搭建立体用工平台,畅通就业渠道。为帮助未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上门推送岗位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劳务对接,2016年以来举办大型招聘会100多场,吸引县内外20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招聘,现场推送就业岗位1万多个。为扩大县级招聘会品牌效应,2019年岳西县决定举办每月6号、每月8号、每周六等大型招聘会,全年计划举办招聘会92场。通过与经济发达省市县举办劳务对接会、收集和发布省外就业岗位信息等加强劳务协作。2017年以来,多次邀请安庆市宜秀区、宣城市郎溪县等地30多家优秀民营企业来岳西县举办劳务对接会。通过开展专项就业促进活动,鼓励劳动者就业。2018年初,开展了“接您回家”活动,在春运期间租赁大巴车免费接送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激发劳动者就业创业热情。发放了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助,为9471名县外务工的贫困劳动者发放交通补助266.61万元,鼓励贫困劳动者转移就业。
二是发放就业奖补资金,力保贫困户稳定就业。为帮助已就业的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发放企业吸纳贫困劳动者岗位就业奖励、经济实体带动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奖励、贫困劳动者岗位补贴等奖补资金,帮助贫困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确保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6年以来,已经累计为经济实体发放吸纳和带动贫困劳动者就业奖励57.58万元,累计为贫困劳动者发放就业补贴243.04万元。(www.xing528.com)
三是开发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帮助通过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就业的劳动者走上就业岗位,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和辅助性岗位开发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至少实现一人就业。各类岗位开发数量逐年增加,且每年都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如表5-2,从2016年到2018年,岳西县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分别为166个、199个和375个,其中贫困劳动者公益性岗位456个,安置贫困劳动者38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月工资均在1300元以上;从2016年到2018年,新开发的辅助性岗位分别为305个、589个和800个,累计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者714人,2018年辅助性岗位安置人员劳务报酬提高至800元/月,同时县级财政承担80%,乡镇承担20%。基本实现了就业帮扶不漏1人,就业脱贫不漏1人的工作目标。
表5-2 岳西县2016—2018年就业创业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岳西县就业脱贫工程工作汇报材料》整理。
2017年,岳西县根据省厅大别山区专项行动计划的部署,提前完成建设40家就业扶贫驿站的工作任务,引进了56家非公企业入驻,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2018年计划再新建就业扶贫驿站4家,目前正在建设中。2014年以来,以就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帮助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全县共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3694人次,包括就业技能培训11330人次,技能脱贫培训1924人次,乡镇实用技术培训10440人次,其中贫困劳动者培训12159人次;共拨付就业培训补助资金704.2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268.14万元,帮助3008名贫困劳动者实现了就业。
案例5-3 就业扶贫驿站成为村民就业创业服务之家
岳西县菖蒲镇溪沸村56岁的林转红,家里有6口人,由于丈夫一直身体不好,还有2个年幼的孙女需要照顾,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7月,溪沸村就业扶贫驿站建成后,驿站负责人陈月中主动找到她,让她去驿站的扶贫车间上班,工作时间可以由她自由安排。林转红想到驿站离家很近,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挣些钱贴补家用,便欣然前往。现在,林转红每月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她家也实现了脱贫致富。这是岳西县通过建设就业扶贫驿站帮助当地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一个例子,就业扶贫驿站已经成为村民就业创业服务之家。
2017年,根据安徽省人社厅统一部署,岳西县结合自身实际,把就业扶贫驿站作为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就业扶贫驿站与企业合作建设扶贫车间,直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政策咨询服务,经常发布一些有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就业岗位信息,帮助指导村民实现就业。该县现已建成就业扶贫驿站40家,吸引了县内44家企业入驻驿站,建设就业扶贫车间56家,开发就业岗位1400多个,吸纳就业600余人,提前完成省厅下达的4年工作任务。
2017年底,岳西县对建成的就业扶贫驿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驿站做好就业技能培训,提升电商扶贫服务质量,既要积极组织周边农户参加县乡举办的技能培训,争取让每个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者,特别是贫困劳动者全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又要帮助不愿外出务工的村民网上销售农特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巍岭乡杨河村的王晓桃家里有5口人,父母都60多岁了,孩子还在读书,家庭负担重,加上自身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技能,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7月,经巍岭乡就业扶贫驿站工作人员介绍,她参加了县人社局开展的技能脱贫培训,拿到了育婴员技能鉴定证书。驿站工作人员主动和月嫂公司联系,帮她找工作,不到一个月她就顺利走上了月嫂岗位,月薪5300元。如今,她一说到就业扶贫驿站和技能脱贫培训,心里就充满了感激之情。经统计,2017年以来,全县40家就业扶贫驿站成功推荐600余人参加了各类培训,占培训总人数的37%;为周边农户提供农特产品包装、宣传、物流、网络代销等电商扶贫服务3000多次,提高了农户收入。
为确保就业扶贫驿站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健康运营,2018年初,岳西县制定了县级就业扶贫驿站运营管理办法,对驿站运营要求、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明确了责任人和工作目标,制定了奖惩和动态调整机制。岳西县还对建设不规范的3家驿站给予不予认定的处罚,对运营不规范的1家驿站取消其建设资格,追回建设补助资金,并通过实地考察,择优选择了2家建设规范、运营效果良好、服务质量高、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就业扶贫车间升级打造成就业扶贫驿站,将驿站奖惩和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到位。
不仅如此,岳西县还针对驿站管理服务队伍薄弱问题,将驿站建设运营与就业扶持工程相结合,鼓励驿站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既帮助了贫困劳动者就业,又解决了驿站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鼓励开发大学生见习岗位吸引高校毕业生参与驿站建设,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为驿站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通过充分利用就业扶持工程的优惠政策,该县为驿站招聘管理服务人才畅通了渠道,保障了驿站持续健康运营,真正实现了就业创业服务常驻在村。
2017年,岳西县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建设村级扶贫车间,全面推进村级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开创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健全“长短结合”产业扶贫机制,形成了“企业增效益、农村得发展”的双赢效果。岳西县已全面建成村级扶贫车间103个,共吸纳贫困户就业人员1225人。第一、二批共批准51个企业接受2456户贫困户“带资入股”1.2亿元,每户年可获得固定收益3000元。以中石化290万元扶贫资金为主体,16个贫困村联合入股创办了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岳西县思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家扶贫龙头企业,生产桑枝木耳、桑枝香菇、桑枝茶菇、桑枝天麻等桑枝系列食(药)用菌产品,年底可获得股份分红。
表5-3 扶贫车间的主要类型及做法
资料来源:根据岳西县扶贫办提供的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