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既是指一种生活的状态,也是指维持生活的手段和方式的统称。考察农户的生计特点,能够更加完整地描绘穷人生存和发展的复杂性及其采取的生计策略的多样性。生计涉及农户的资产、能力、权利、行动(活动)等一系列组成要素。
岳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国家重点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群峰林立、山峦起伏、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地貌轮廓,各类型相互交叉分布,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林地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的山脊、山坡,园地(茶叶、桑园)主要分布于低山山坡及山前丘陵,耕地主要分布于低山山麓、沿河谷底和盆地,水域主要分布于峡谷、山冲和田间、宅旁,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多地少,林多耕地少,耕地面积仅有18万亩(占县域面积30.7%)且海拔600米以上的耕地占60%以上,人均不足0.5亩,户均2—5亩,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且面积十分有限,粮食作物主要用作口粮。茶叶是岳西县的传统产业,家家户户有茶园,户均3亩左右。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田种茭白、旱地种蔬菜、荒山种茶桑”,形成了以茶叶、高山蔬菜、蚕桑、中药材、食用菌类等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农业的自然依赖性较强,该区域山洪、干旱、冻灾等灾害频发,农业生产脆弱性较强。海拔较高地区的农作物,由于气候寒冷,常受“青封”灾(“青封”灾是高寒山区水稻常见灾害,收获时稻株依然色泽青绿,不能正常成熟,不实粒率高,稻谷减产十分严重),种粮往往是“种一坡、收一锅”;低山区的农作物由于土层浅薄、光照不足,农作物产量低;低山河谷盆地区,多为耕地、园地、山场相间分布,水、温、光条件较好,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是岳西县主要的农业区;茶叶种植也常常受到低温天气和霜冻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数据显示,2017年末,岳西县户籍人口413592人,其中农村人口323902人,占比78.3%,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较高。
笔者在岳西县调研发现,岳西县农业生产经营基本保持着传统自给自足的以种养殖模式为主的生计模式,其农村生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经济收入以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和外出务工为主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深山区、库区,交通闭塞,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与外界信息交流较少,以家庭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为主。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要经营方式和收入来源,农闲时主要是靠外出务工获取收入。数据显示,岳西县2014—2017年农民收入结构中,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始终排在首位,其次是工资性收入,且占比一直较为稳定(见图1-1)。体现了农户生计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及其单一性的多重属性。
图1-1 岳西县2014—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变化百分比
2.家庭农业经营呈多元化,且小而散,具备一定的风险分散效果,但竞争力有限
岳西县作为山区县,耕地面积小,农户大多从事水稻、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多种特色农作物种植,能够实现一定的错季生产和降低风险后果,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发展滞后,与大市场衔接不足,市场竞争力弱,利润分享不足。
3.自然依赖性较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脆弱性较高(www.xing528.com)
岳西是长江中下游平均海拔最高的纯山区县,山区的水稻、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种植,自然依赖性较强,易受干旱、山洪、低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直接导致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下降。尽管政府为贫困户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但赔付金额较少,非贫困户多未参加,并不能起到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的作用,给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冲击。
4.家庭存款较少,农户的资本累积性不足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贫困农户普遍存在没有存款或仅有少量结余的现象,因此难以应对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开支,如建房、结婚等。若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时,需要依靠借贷和政府政策支持。普通农户的抗逆力不足。
5.村集体经济严重缺位,村民缺乏集体支持
在20世纪80—90年代实施土地、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性资源基本没有。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前,村集体经济几乎全是“空壳”,村民无法从村集体获得收入或者分红。
6.岳西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任务
岳西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5.5%,是淮河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农户只能依靠仅有的耕地、坡地以及依靠外出务工来获得收入,具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农村生计具有较大的外源性特征。
7.近年来呈现出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积极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岳西县在乡村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加工等方面发展的同时,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农户的生计逐步多元化并具有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