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知识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
1.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
2.在产品
在产品是指企业正在制造但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
半成品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但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
4.产成品
产成品是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
商品是指流通企业的商品,包括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7.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指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物资。
8.委托代销商品
委托代销商品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的初始计量是指对达到目前状态和场所的存货价值进行计量。目的是确定存货的入账价值。一般在取得时对存货进行计量。
1.外购存货
外购存货包括通过购买从企业外部取得的各种材料、商品及低值易耗品等。其初始成本就是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购买价款
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2)相关税费
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3)其他采购成本
其他采购成本是指外购存货到达仓库以前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这些费用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可按所购存货的数量或采购价格比例进行分配。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进货费用,应计入所购商品成本,在商品销售后计入当期损益,不再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采购商品时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自制存货
自制存货是企业自行生产加工制造的存货,如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其初始成本包括加工制造过程中耗用的直接材料或半成品和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委托加工存货
委托加工存货是指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或商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4.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其成本按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确定。
5.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①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其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②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入账价值。
③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其入账价值按照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确定。
在确定存货成本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下列费用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①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例如,企业超定额的废品损失以及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益于使该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②仓储费用指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入存货成本。
③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三)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烦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存货成本=月末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存货成本=月初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4.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存货成本=月末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www.xing528.com)
二、工作过程
1.个别计价法
【会计工作1】企业2019年5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千克,单位实际成本为10元/千克;5月6日购进该材料1 000千克,单位实际成本11元/千克;5月20日购进该材料600千克,单位实际成本为12元/千克。5月12日发出单位实际成本为10元/千克的该材料200千克,单位实际成本为11元/千克的该材料900千克;5月26日发出单位实际成本为12元/千克的该材料550千克,单位实际成本为10元/千克的该材料100千克。按个别计价法计算发出和结存材料的成本。
【工作指导】发出和结存材料的成本按各批材料取得时的单位成本逐个认定计算得出:
发出材料成本=200×10+900×11+100×10+550×12=19 500(元)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100×11+50×12=1 700(元)
2.先进先出法
【会计工作2】承【会计工作1】,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和结存材料的成本。
【工作指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发出材料成本=300×10+800×11+200×11+450×12=19 400(元)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150×12=1 800(元)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会计工作3】承【会计工作1】,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和结存材料的成本。
【工作指导】
加权平均单价=(3 000+18 200)/(300+1 600)=11.16(元/千克)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 750×11.16=19 530(元)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3 000+18 200-19 530=1 67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会计工作4】承【会计工作1】,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和结存材料的成本。
【工作指导】5月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300×10+1 000×11)/(300+1 000)=10.769(元/千克)
5月12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 100×10.769=11 845.9(元)
5月20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200×10.769+600×12)/(200+600)=11.692(元/千克)
5月26日发出存货的成本=650×11.692=7 599.8(元)
月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150×11.692=1 753.8(元)
三、知识拓展
存货的确认
1.存货确认的条件
存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对存货的确认,关键是要判断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与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可能流入企业。判断一项存货是否为企业的存货通常以是否拥有所有权作为判断标准,凡所有权已属于企业,不管企业是否已收到或持有,均应作为本企业的存货;反之,若无所有权,即使存放于企业,也不能作为本企业的存货。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另一项基本条件。如果要确认存货,必须能够对其成本进行可靠计量。而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不仅要取得确凿、可靠的证据,并且应具有可验证性。如果存货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则不能确认为存货。
因此,某个项目要确认为存货,首先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在此前提下,应当符合上述存货确认的两个条件。
2.存货确认的特殊情况
(1)代销商品
代销商品,是指一方委托另一方代其销售商品。从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分析,代销商品在售出以前,所有权属于委托方,受托方只是代对方销售商品。因此,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为了使受托方加强对代销商品的核算和管理,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受托方对其受托代销商品纳入账内核算。
(2)在途商品
对于销售方按销售合同、协议规定已确认销售(如已收到货款等),而尚未发运给购货方的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而不应再作为销货方的存货;对于购货方已收到商品但尚未收到销货方结算发票等的商品,购货方应作为其存货处理;对于购货方已经确认为购进(如已付款等)而尚未到达入库的在途商品,购货方应将其作为存货处理。
(3)购货约定
对于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由于企业并没有实际的购货行为发生,因此,不作为企业的存货,也不确认有关的负债和费用。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答案中有一项或多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某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该企业购入甲材料600千克,每千克含税单价为50元,发生运杂费2 0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10千克,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450元。该批甲材料每千克成本为( )元。
A.54.24 B.54.08 C.55 D.50.85
2.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日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元。
A.30 000 B.30 333 C.32 040 D.33 000
3.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元,增值税为3.25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 )万元。
A.27 B.29 C.29.25 D.31.25
4.下列各项中,构成一般纳税企业外购存货入账价值的有( )。
A.买价 B.购入存货中支付的增值税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二)实训题
某企业12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12月1日结存A商品3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
(2)12月8日购入A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2.2万元。
(3)12月10日发出A商品400件。
(4)12月20日购入A商品300件,单位成本为2.3万元。
(5)12月28日发出A商品200件。
(6)12月31日购入A商品200件,单位成本为2.5万元。
要求:
(1)用先进先出法计算A商品12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12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2)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12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12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3)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12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12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