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工作范式及其特征分析

新工作范式及其特征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对全球就业市场动态发展的观察,特别是基于对企业、平台公司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访谈和实地调研,我们初步归纳出由工业化就业模式向数字化工作范式转换呈现出三个典型的形式特征。显然这并不是企业本身希望如此,而是工业经济范式固有的特征,是由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确定的。数字技术可以突破集中型就业模式的工业技术约束而向分布型工作范式转换。

基于对全球就业市场动态发展的观察,特别是基于对企业、平台公司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访谈和实地调研,我们初步归纳出由工业化就业模式向数字化工作范式转换呈现出三个典型的形式特征。

(一)从组织型就业转向自主型工作

工业经济范式决定了以雇主组织为中心的就业模式。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已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科斯的解释,在工业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交易成本太高,组织型就业实际上是一种帕累托均衡。在组织型就业模式之下,劳动者个人依其与组织所签订的雇佣合同,集聚于组织大厦之内,嵌入科层制的管理体系之中,听从组织计划指挥控制,接受组织培训开发,履行岗位职责,交付产品与服务,换取工资报酬和福利保险。但是,劳动者将其所在的组织视为最大的客户,而非他们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无法形成客户导向的职业规范,不仅提高了组织的管理成本,也隔断了劳动者与消费者经由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而建立起的社会联系。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因受制于严格的泰勒科学管理规则而缺乏自主性,从而不断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自主型工作并不是排斥组织型就业,而是基于劳动者个人的自由选择而确定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形态,表现为从雇主组织的就业决定权转向更多的劳动者个人工作自主权。在自主型工作范式下,劳动者既可以继续按部就班地为一个组织工作,成为组织型就业模式中的一员;而且即便如此,也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强大力量在组织授权范围内拥有更大的自我决策权限与自主空间。劳动者个人还可以作为一个自由工作者在各类不同的数字平台上寻找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工作任务来做。更为神奇的是,劳动者可以同时为就业模式下的组织与为工作范式下的客户工作,例如一个大学教师既可以作为大学的全职教师,也可以在业余时间作为网约车司机为乘客服务。这种新工作范式对组织也是同样有利的,数字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实时开展数据分析监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降低对人员的依赖,而且可以通过在线交付工作成果降低突发事件的风险和组织管理的成本,赋能企业更多关注劳动者所交付的结果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当然,这必然对雇主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变革提出全新的要求。

(二)从集中型就业转向分布型工作

工业经济范式下就业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集中型就业:工作时间集中、工作地点集中、工作过程集中、工作交付集中。这意味着劳动者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时间段内以及时间节奏聚集于雇主组织所确定的工作地点,遵循同样严格受控的工作流程,执行生产、管理、服务任务并交付工作成果。在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这种完全的雇主导向而非劳动者导向的集中就业模式也是最优的,虽然这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基于现场交付的集中型就业不只是无法经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也会受到突发自然灾害的重创,而且一旦线性的生产流程设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www.xing528.com)

显然这并不是企业本身希望如此,而是工业经济范式固有的特征,是由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确定的。数字技术可以突破集中型就业模式的工业技术约束而向分布型工作范式转换。在企业方面,数字技术平台已经高效地通过业务数据监测、物流追踪、精准营销、在线支付等服务帮助企业优化市场经营,而且通过移动远程办公、在线招聘、人工智能甄选、薪税支付等服务帮助企业优化组织管理,正在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3D打印等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开始打造一个不仅能够实现最终产品或服务准时交付与质量控制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的数字化分布型商业模式。这个新商业模式成长的过程也是传统的集中型劳动力管理模式变革的过程。在劳动者方面,数字技术平台则可以帮助劳动者根据企业的工作安排与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时间、地点、交付的最优组合,既能够让劳动者(也包括企业)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最大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通勤时间与财务成本,降低突发事件对集中型就业模式下的安全健康风险和连续生产风险。

(三)从单一型就业转向多元型工作

工业化就业模式的单一性表现在劳动者就业的“单一雇主、单一岗位、单一关系、单一期限”。“单一雇主”就是劳动者不仅是组织型就业,而且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甚至整个人力资本生命周期内只为一个雇主组织工作。“单一岗位”是指雇主组织基于科学管理的设计实行严格的人岗匹配制度,劳动者因为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而专长于特定的岗位职责所要求的任职资格,并在此岗位上长期工作而形成岗位专用性人力资本,从而构成其一生一成不变的职业生涯路径。雇主会在组织内部设立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劳动者获得纵向的职位晋升。“单一关系”意味着劳动者与雇主只存在唯一的基于劳动合同的劳动雇佣关系,而它的历史也只不过百年时间。“单一期限”则是主流的就业范式提倡长期雇佣乃至终身雇佣,各国劳动雇佣法律政策似乎都推崇“无固定期限雇佣合同”而持续加持单一的长期性就业。这种单一型就业模式对雇主和劳动者都是刚性约束。对劳动者而言,它不仅缺乏工作广度与深度,工作世界体验单一,难以激活个体潜能,缺乏丰富性、满意度与幸福感,而且不利于劳动者目光向外,适应工作市场的动态变化。对雇主而言,它不仅无法最优配置人力资本,而且难以灵活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

在数字技术急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单一型就业模式既不是企业发展的稳定器,也不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保障网,更不是社会所追求的“稳就业”的避风港。一旦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反而更有可能引发“就业硬着陆”。由于数字技术赋能,多元型工作范式不仅能够得以顺利实现,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劳动者的最大利益。多元型工作是一种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形态。在多元型工作范式下,劳动者依然可以只为一个雇主组织工作,也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个不同的雇主,甚至可以以服务一个雇主为主业,而同时以服务多个客户为辅业。劳动者既可以终其一生在同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打造个人干净纯粹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尝试完全不同的工作任务,创造个人丰富多彩的职业人生。劳动者既可以继续维持与雇主紧密的长期的劳动雇佣关系,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雇主组织建立工作关系、合作关系、合伙关系、社群关系等更加五彩缤纷的人力资源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