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效率分析主要从流动资产管理效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总资产管理效率三方面展开,在本章第三节将对资产管理效率进行更为深入的趋势分析。
一、流动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企业的管理过程实质上是资产的转换过程,由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决定了它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企业经营成果的取得主要依靠流动资产的形态转换。尽管固定资产的整体实物形态都处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但从价值形态上讲,只有相当于折旧的那部分资金参与了企业当期的管理,它的价值实现(或者说是价值回收)要依赖于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一旦流动资产的价值实现(或者说是形态转换)出现问题,不仅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实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说,流动资产管理效率分析是企业管理效率分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1.概念及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通常以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来表示,以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进而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一般以周转次数来表示;应收账款周转期则反映应收账款转为现金所需的天数。由于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公式中,“营业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总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折扣、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指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平均数。应该注意,这里的应收账款是减去坏账准备之后的余额。
2.指标意义及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与之相对应,应收账款周转期则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拖欠时间长,信用度低,增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期太短,则表明公司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过于苛刻,这样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特别是当这种限制的代价(机会收益)大于赊销成本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然而,有些因素会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周转期,导致其无法有效地衡量公司的管理效率。
(1)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原因,使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能正确地反映公司销售的实际情况;
(2)某些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3)有些公司采取大量收取现金的方式进行销售;
(4)有些公司年末销售量大幅增加或年末销售量大幅下降;
这些因素都会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周转期造成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在分析这两个指标时应将公司本期指标和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公司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3.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营业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理论上说,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是赊销额,而非全部营业收入。因此,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但是,不仅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无法取得这项数据,就算是财务报表的内部使用者也不一定能很容易地取得这项数据,因此,实务中直接使用营业收入进行计算。实际上相当于假设现销是收现时间等于零的应收账款。只要现销与赊销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妨碍与上期数据的可比性,只是一贯高估了周转率,使用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该指标一般不影响其分析和利用价值。但问题是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时,不知道可比企业的赊销比例,也就无从知道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可比。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统一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营业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坏账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少。这种周转率增加和周转天数减少不是业绩改善的结果,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坏账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率与周转期。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减值的信息,可作为调整的依据。
(4)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期的计算,故又可称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
(5)应收账款周转期是否越短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期就不是越短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例如,甲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期是18天,信用期是20天;乙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期是15天,信用期是10天。前者的收款业绩优于后者,尽管其周转期较长。改变信用政策通常会引起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变化。信用政策的评价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周转期的缩短。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应收账款的起点是销售,终点是现金。正常的情况是销售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存量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销售和现金日益减少,则可能是销售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以致放宽信用政策,甚至随意发货,但现金却收不回来。
总之,应当深入应收账款内部进行分析,并且要注意应收账款与其他问题的联系,才能正确评价应收账款周转率。
4.对ABC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分析
根据ABC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计算如下:
这说明2008年ABC公司的应收账款完成了17.94次的周转,完成一次周转大致需要20.07天。
(二)存货周转速度
1.概念及公式
存货周转速度通常以企业一定时期产品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来表示,以反映企业存货规模是否合适以及周转速度如何。同时也反映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速度是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存货管理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反映企业的绩效。
存货周转速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其中,
2.指标意义
存货是流动资产乃至总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金额比重大,而且增值能力强。因此,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存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管理工作情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存货周转率的加快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同时,存货周转速度反映了企业的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企业经营顺利,企业存货的周转率越高或周转期越短,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越快,资产流动性越强,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就会越少,企业的利润率也就会越高;反之,则表明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低,存货周转较慢,存货占用资金较多,企业的利润率较低。因此,通过存货周转速度分析,有利于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上找出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投资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
3.存货周转速度指标分析的注意事项
(1)计算存货周转速度时,使用“营业收入”还是“营业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为了评估资产的变现能力需要计量存货转换为现金的金额和时间,应采用“营业收入”;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为系统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并识别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统一使用“营业收入”计算周转率。如果是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营业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径一致。在本节中使用的公式,分子采用的是“营业成本”而不是“营业收入”,主要是为了剔除毛利对周转速度的虚假影响。因为存货是按成本计价的,分子分母应当保持口径一致。
(2)存货周转期不是越短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不能满足流转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所以存货不是越少越好。即存货周转速度偏高也不一定代表企业的经营出色,当企业为了扩大销路而降价销售或大量赊销时,则营业利润会受到影响或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一个适度的存货周转速度除参考企业的历史水平之外,还应参考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3)应注意应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或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销售增加会拉动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增加,不会引起周转率的明显变化。但是,当企业接受一个大订单时,通常要先增加存货,然后推动应付账款增加,最后才引起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增加。因此,在该订单没有实现销售以前,先表现为存货等周转期增加。这种周转期增加没有什么不好。与此相反,预见到销售会萎缩时,通常会先减少存货,进而引起存货周转期等下降。这种周转期下降不是什么好事,并非资产管理改善。因此,任何财务分析都以认识经营活动本质为目的,不可根据数据高低作简单结论。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类存货的明细资料以及存货重大变动的解释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是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金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动,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因此,在财务分析时既要重点关注变化大的项目,也不能完全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其内部可能隐藏着重要问题。故一般还需要进一步计算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周转率,注意分析各个构成部分对整个存货周转率的影响。这三个主要项目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营业成本较好地反映了产成品存货的周转额;生产成本较好地反映了在产品存货的周转额;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则较好地反映了原材料存货的周转额。
4.对ABC公司存货周转速度的分析
根据ABC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存货周转速度计算如下:
这说明2008年ABC公司的存货完成了6.91次周转,完成一次周转需要52.1天。
(三)营业周期
1.概念及公式
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开始到这些商品或劳务重新转化为货币为止的时期,即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如商业企业、批量生产的工业企业、服务业等,其营业周期通常小于一年;但仍有一些行业的企业,其营业周期通常长于一年,如造船企业、工程建筑企业等。而营业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不仅体现了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故分析企业的营业周期并想方设法缩短营业周期对增强资产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
将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加在一起所计算的营业周期,指的是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把存货变为现金。
2.指标意义
营业周期长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影响。营业周期每增加一天,就需要相应的资金来负担额外的流动资产,因此,营业周期的延长与企业借款规模扩大往往并存。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流动性强,资产使用效率高,其收益能力也相应增强;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流动性弱,资产使用效率低,其收益能力在减弱。
营业周期的长短还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营业周期短,流动资产的占用相对越少;反之,营业周期长,流动资产的占用相对越多。所以,研究分析企业的营业周期,目的是要寻找缩短营业周期的途径,提高资产管理效率。(www.xing528.com)
3.营业周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营业周期分析企业资产管理效率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余额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后的余额,而各企业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又有所不同,因此,不同企业间应收账款周转期的计算是存在差异的。
(2)不同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期末存货价值,从而人为地缩短或延长营业周期。
(3)一般情况下,外部报表使用者只能根据销售净额计算应收账款的周转期,而不能根据赊销净额计算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在存在大量现金销售的情况下,由于应收账款周转期被低估,可能导致营业周期缩短。
4.对ABC公司营业周期的分析
营业周期=20.07+52.1=72.17(天)
根据ABC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ABC公司2008年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0.07天,存货周转期为52.1天。由此,计算的营业周期为72.17天,即需要72.17天才能将期末存货全部转化为现金。
(四)流动资产周转速度
1.概念及公式
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率的大小主要体现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流动资产完成从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这一循环过程,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了一次,以产品实现销售为标志。表示销售实现的指标有两个,即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一般来说,使用营业成本这一指标作为周转额是用来说明垫支的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反映出流动资产纯粹周转速度。如果使用营业收入这一指标,由于营业收入中包含了垫支资金以外的部分,如税金和利润等,因此计算出来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一种扩大形式的周转速度,既反映了流动资产纯粹的周转速度,又反映了流动资产利用的效率。实务中,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时,究竟是用营业成本还是营业收入,应视分析的具体目的而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的计算是否准确,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正确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值取自资产负债表。
2.指标意义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如何,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动资产,如降低成本、调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创造收益等;还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扩大销售,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多,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利用效果越好,企业的管理效率越高。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周转速度慢,则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这会形成资金浪费和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流动资产直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企业需要有较稳定的流动资产数额,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通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绝大部分,因此,它们的周转状况对流动资产周转具有绝对性影响。
3.驱动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变动的原因,找出加速流动资产周转的途径,根据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的经济内容和内在联系,可将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作如下分解:
以上分解式表明,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二是成本收入率。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反映了流动资产的真正周转速度;成本收入率说明了所费与所得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益。流动资产周转率不仅仅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而且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新创造收入的情况,它不仅受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影响,也受成本收入率的影响。加速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是手段,提高流动资产利用效益才是目的,因此,加速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必须以提高成本收入率为前提。当成本收入率大于1时,说明企业有经济效益,此时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管理效率越高;反之,当成本收入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获得的收益不能弥补耗费,此时流动资产垫支周转速度越快,企业亏损越多。
4.对ABC公司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分析
根据ABC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计算如下:
这说明2008年ABC公司的流动资产完成了2.54次的周转,完成一次周转需要141.73天;而垫支的流动资产则完成了1.96次的周转,完成一次周转需要183.67天。通过计算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和成本收入率,同样可以计算出正确的流动资产周转率。
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其他资产等。由于固定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在分析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时,一般以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为基础对非流动资产管理效率进行分析,其主要衡量方式为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指标。
(一)概念及公式
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产品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速度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慢,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偏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是指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值取自资产负债表。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周转率总是越高越好,因为该指标越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就越高,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其所带来的收益就越多,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合理;反之,则说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收益少,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较差。
(二)固定资产周转速度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和分析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计算
公式中,分母所代表的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既可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也可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对此,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使用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理由是固定资产生产能力并非随着其价值的逐步转移而相应有所降低,例如,一种生产设备在其全新时期和半全新时期往往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此外,使用原值方便与企业不同时期或与不同的企业进行比较,如果采用净值,则会失去其可比性。另外一种观点主张采用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理由是固定资产原值并不是一直全部都被企业占有着,其价值中的磨损部分已逐步通过折旧收回,只有采用净值计算才能真正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占用的固定资产。一般来说,计算时应该采用固定资产原值的平均余额进行计算,否则可能会因为所采用的折旧方法或折旧年限的不同而产生人为的差异,导致该指标缺乏可比性。
2.固定资产周转率并非越高越好
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会随着折旧的增加而减少,也会随着固定资产的更新而增加。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味追求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就很有可能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改造,这样下去,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记账,因此,在企业的固定资产销售情况并未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能会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等因素使企业营业收入增加,这样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但是,事实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并未增加。
3.需关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的营业收入并不直接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周转,而是直接来自流动资产的周转。固定资产完成一次周转必须经过整个折旧期间,因此,如果用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来反映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具有很大的缺陷,即它并非是固定资产的实际周转速度。但如果从固定资产对推动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周转额的作用来看,固定资产又与企业的营业收入有着必然的联系,即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周转额的大小及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能力及利用效率。所以,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进行分析时,充分结合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周转额的大小及周转速度将会有更大的价值。
(三)对ABC公司固定资产周转速度的分析
根据ABC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计算如下:
这说明2008年ABC公司的固定资产完成了4.75次周转,完成一次周转大致需要75.79天。
三、总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一)概念及公式
总资产周转速度是企业营业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可以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营业收入,反映总资产的管理效率。其中,总资产周转率表明1年中总资产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每1元总资产支持的营业收入,主要从资产流动性方面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期表明总资产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总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
总资产周转速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该比率可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营业收入或处理多余资产。
(二)驱动因素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总资产的周转情况及其快慢的影响因素,企业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总资产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便查明总资产周转率升降的原因所在以及各个要素对总资产周转率形成的不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资产管理效率及其在总资产中的比率,下面就对此具体分析。
企业资金循环包括短期资金循环和长期资金循环,长期资金循环必须依赖短期资金循环。因此,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是决定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关键性因素。从下面的分解式中能看出这种关系,也为进行总资产周转率分析和提高总资产周转速度指明了方向。对总资产周转率公式作如下分解:
上面分解式表明,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两大驱动要素:一是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比其他类资产的周转速度要快,故加速流动资产的周转就会加速总资产的周转;反之,则会使总资产周转速度减慢。二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由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比其他类资产的周转速度要快,所以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总资产周转速度则越快;反之,则越慢。
(三)对ABC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的分析
根据ABC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总资产周转速度计算如下:
这说明2008年ABC公司的总资产完成了1.42次周转,完成一次周转需要253.52天。通过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同样可以计算出正确的总资产周转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