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概念及目的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所谓长期债务,一般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它是指除企业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以外,企业向债权人筹集、可供企业长期使用的资金,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与流动负债相比,长期负债具有数额较大、偿还期限较长、利息负担较重等特点。企业对一笔债务总会负有两个责任:一是偿还债务本金的责任;二是支付债务利息的责任。所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能力。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规模与结构,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二是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之所以要举借一定的长期负债,一是为了用来购置固定资产,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二是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为企业所有者带来利益,因为当企业投资报酬率高于长期负债利息率时,借入的资金越多,企业所有者就能获得更多利益。当然,尽管长期负债的筹资成本较低,弹性较大,也是企业灵活调动资金余缺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负债利息是固定的,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和盈利多少,都必须按约定的利率和借款数额来计算和支付利息,而借款越多,要支付的固定利息越多,净利润稳定性越差,可以归还债务本金的现金流入越不稳定,偿债能力变弱。因而企业不能盲目大量举债,还必须考虑与长期负债相对应的长期资产规模和结构。所谓长期资产,简单地说,就是除了流动资产之外企业拥有的其他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从长期看,企业资产是企业偿还负债的重要保证,尤其对长期负债而言,长期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多数长期负债在形成时,就会用长期资产作为抵押,抵押资产的规模决定了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企业的负债到期,却没有足够的盈利用于偿还债务时,企业的所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都可以用于偿还长期负债。因而,一般来说,在企业长期负债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拥有越多资产,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人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与其获利能力密切相关。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偿还长期负债主要还是应该依靠企业获得的利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营现金流入。因为如果主要依靠资产来偿还长期负债,那就必定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缩小,有违举借长期负债的初衷。企业能否有充足的现金流入来偿还长期负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连保全权益资本都很难,就更无法保持正常的长期偿债能力了。因而,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偿还长期负债的根本保证,当企业盈利能力较高且资产报酬率高于长期借款利息率时,负债经营将带给投资者更多利润,同时较高的盈利能力也是保证债权人及时并足额地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关键,企业经营者必须将提高盈利能力作为经营目标的重中之重,这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和提高企业生产性、安全性、成长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一般来说,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越强。
因此,分析与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是要从长远观点出发,动态地考察和判断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先前约定的条件进行还本付息。偿债的物质保证是企业的资产及其增值,而偿债的资金源泉是企业经营与理财的收益或利润。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对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密切利益关系的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盈利性,对经营和投资决策及相应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帮助。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
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同理,对企业进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评价主要也是依据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将长期负债与用于偿还这些负债的长期资金来源相比较,通过一些比率指标来判断企业未来的偿付能力和在遇到财务困境时保持偿付能力的能力。常用的几种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如下。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值。它表明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的筹资方式获得的,揭示了资产对债权人债务的保障程度。既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又可以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风险和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负债总额是指企业在本期末所承担的债务总额,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总计数,包括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也包括递延所得税、可赎回优先股等其他负债。之所以要考虑流动负债等负债类型,是因为流动负债作为一个整体的资金来源,其所提供的资金也经常被企业占用,可以看作是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基于稳健性考虑。资产总额是指企业在本期末所拥有的资产总额,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总计数,一般是资产价值扣除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值。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指标为50%比较合适,此时风险和收益基本平衡,如果超过了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陷入破产危机。
在运用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资产负债率的要求不尽相同
对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低越好,因为这意味着企业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比例越低,债权人负担的风险越小,债权人利益受保障程度越高,而且企业面临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可能远低于账面价值,而所有者通常只负有限责任,若资产负债率过高,债权人可能蒙受损失;对企业所有者来说,由于企业通过负债方式筹集的资金和从股东处筹集的资金在企业经营中共同发挥着作用,甚至发挥着同样作用,因而,股东或所有者关心的是全部资本的利润率是否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当超过的时候,股东得到的利润就会增多,而当全部资本利润率没有超过甚至低于负债资金的利息率时,借入资本的多余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这样对股东不利,所以在他们看来,当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入款项的利息率时,资产负债率指标越高越好,反之,则越低越好;而对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经营管理的绩效,也就是能否实现并保持合理的资产组合和资本结构,这关乎他们的收益,如果资产负债率指标过高,说明企业获利能力强,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较多,经营者比较敢于冒险,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面临很大的筹资风险,未来可能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导致企业借不到钱,反之,如果资产负债率指标过低,说明企业举债少甚至基本不举债,企业筹资风险小或者几乎没有筹资风险,但也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经营者太过保守,畏首畏尾,对未来缺乏信心,因而经营者更需要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根据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充分估计预期增加的利润和风险,权衡好得失,尽可能优化资产组合和资本结构。
2.没有统一标准
资产负债率到底多少才是合理的,这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统一标准,50%是有利于风险和收益平衡的一个理想值,但实际上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中也会有较大差异。例如,交通、运输、电力等基础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平均为50%左右;加工业要高一些,约为65%;商贸业则更高,在80%左右。另外,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出于给所有者更多利益的考虑,资产负债率指标可能会更高一些。企业究竟应该确定怎样的一个资产负债率,还与管理层对资产报酬率和未来财务风险承受能力的预测有关,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地以资产负债率高低来判断企业负债情况的优劣。
下面以ABC公司为例,根据公司2007年、2008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其资产负债率指标,如表7-5所示:
表7-5 ABC公司资产负债率计算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ABC公司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较2007年有较大变化,降低了10.6%,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负债规模减少了27.8%,债务负担减轻。而且公司两年的资产负债率都低于50%,一方面说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有利于保障债权人利益,使其对企业偿还所借资金的能力更具信心;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公司对债权人资金利用程度不高、财务杠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标志,公司还需综合考虑收益、成本及风险等因素,在权衡收益和风险的情况下,适度增加负债资金,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提高盈利水平。
(二)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又称净资产负债率或债务股权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的比值。它是衡量长期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揭示了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既能说明正常情况下及企业清算时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也能说明企业基本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及其稳固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的负债总额即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总额,包括了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有时也会把优先股考虑在内,因为优先股股东比普通股股东拥有优先求偿权,并且其收益和股利一般是固定的,有时也会将优先股视同负债计入负债总额中。所有者权益总额也就是股东权益总额,即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总计数,对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而言,少数股东权益也会包含在所有者权益总额中,另外,若将优先股视同负债计入了负债总额,则所有者权益总额中不再包括优先股权益。债权人一般更倾向于使用产权比率指标的倒数,将之理解为企业每单位负债有多少股东权益作为保障。
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不变时,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认为,产权比率指标为100%比较合适,如果该指标大于100%,说明负债总额大于所有者权益总额,在企业清算时,所有者权益不能完全保证债权人利益;如果该指标小于100%,说明负债总额小于所有者权益总额,企业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有足够安全保障,即使企业陷入清算,债权人一般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在运用产权比率指标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而言,产权比率指标高,说明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而产权比率指标低,则说明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的特性。从债权人角度看,该指标越低越好,说明所有者权益对负债偿还的保证程度越大,债权人越安全;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看,该指标并非越低越好,因为出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角度考虑,适当的负债经营是必要的。
(2)产权比率往往随企业的经营性质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分析时,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讨论。例如,现金流量较为稳定的电子企业就比现金流量较不稳定的机械制造企业具有更高的产权比率。如果将某一家企业的产权比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出该企业信用价值和筹资风险等的变化趋势。
(3)企业到底需要较高还是较低的产权比率,还应结合周期变化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具体分析。例如,从股东角度看,当企业处于经济萎缩或低迷时期时,降低产权比率可以减轻利息负担,减少风险损失;当企业处于经济繁荣或成长时期时,则应该提高产权比率,发挥举债经营的积极作用,以获得额外的风险收益。
(4)产权比率可以看作是对资产负债率的补充,它更侧重于揭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相互关系,说明企业财务结构的风险性和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而资产负债率更侧重于说明总资产里有多少是靠负债得到的,揭示了债权人利益受保障的程度。对产权比率的分析应该和对资产负债率的分析相结合,更能说明问题。
下面以ABC公司为例,根据公司2007年、2008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其产权比率指标,如表7-6所示:
表7-6 ABC公司产权比率计算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ABC公司2008年的产权比率较200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了25.7%,这与前面计算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相互印证,表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从公司自身角度出发,这可能也表明其对债权人资金的利用程度不高,资本结构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因此,公司需要结合其战略意图、财务目标及风险水平等采取有效措施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
(三)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值。它考察了当期企业经营收益与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倍数关系,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支付利息的能力,并认定利息是唯一需要用收益来偿付的固定性支出,从偿债资金来源的角度考察了企业对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可以将其表示为: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之所以使用息税前利润而非税后净利润,主要是考虑到两点:第一,如果使用税后净利润,不把利息费用包括在内,会低估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因为利息在税前支付,所以应将利息费用加回到净利润中;第二,如果使用税后净利润,不将所得税包含进去,也会低估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因为所得税是在支付利息后才计算的,所以也应将其加回会更符合事实。利息费用总额是指当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理论上应当包括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以及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资本化利息。所谓资本化利息,是指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利息资本化的结果是将利息作为固定资产的增加额而非费用来处理,虽然资本化利息不在利润表中作为费用扣除,但也是企业将来要偿还的一项负债,而利息保障倍数衡量的正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因此,利息费用应该包含全部的利息。必须明确,利息费用指的是企业的应付利息而不是已付利息,但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若无法从资本化利息中计算利息支出,也可以把已付利息作为利息费用的替代物和近似值。
在运用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企业往往需要选择计算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的利息保障倍数。这是因为无论企业所处会计年度经营状况好坏,都需要偿付利息,如果某个年度利润很高,则利息保障倍数也会很高,但不可能年年都这样。所以,从稳健性角度出发,一般会选择连续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比率作为最基本的偿付利息能力指标。
(2)国际上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为1。通常,若该指标大于1,表明企业负债经营能够赚取比资金成本更高的利润;若小于1,则表明企业无力赚取比资金成本更高的利润,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但利息保障倍数的标准界限还跟企业所处行业有关,要结合起来考虑。
(3)利息保障倍数只是一种简单的计量指标,没有考虑公式中分子和分母的调整,因而在财务分析和评价上还有一定的误导性,并且该指标只是衡量债权人的利息收益受企业经营收益的保障程度,不足以说明债权人的全部权益有没有得到保障。也就是说,该指标不考虑或者至少是短期不考虑本金的偿还问题。而事实上,本金的偿还并不会比利息的支付轻松,从现金流出的角度看,两个义务都很艰巨。所以,财务分析者不是光计算一个利息保障倍数就够了,还需要了解企业各种债务的偿付要求及期限,综合分析与评价它们对企业长期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影响。
(4)使用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还要注意一些非付现费用。从长期看,企业必须拥有支付所有经营费用的资金,但在一个较短的时期,企业往往存在大量非付现费用,如折旧费、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等,而这些都已计入本期费用,从本期的收入中扣除了。因此,有些企业虽然出现了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的情况,但未必就不能偿付债务利息。为了体现企业短期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可以将非付现费用加回到公式的分子中,但这样计算出的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够稳健,一般只能用于评价短期偿债能力。
下面以ABC公司为例,根据公司2007年、2008年的利润表数据计算其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如表7-7所示:
表7-7 ABC公司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尽管ABC公司2008年的利息保障倍数较2007年有所降低,但总体而言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依然较高,甚至可以认为是过高,因为其已远远超过标准值。一方面说明公司具有很强的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很小;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负债率低,承担的对外应该负担利息的债务较少,过于谨慎和保守,这样会影响其获利水平和盈利能力。由此,公司应根据以往经验,并结合行业情况及特点,全面权衡风险和收益,合理地判断和调整其利息保障倍数。
(四)固定费用保障倍数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业务收益与固定支出的比值。它表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固定支出的倍数关系,衡量了企业用经营业务收益偿付固定费用的能力。该指标是对利息保障倍数的扩展,是从利润表出发来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又一指标,主要考虑了租赁费用等与负债相关的固定费用支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除了要按期还本付息外,有些固定费用也要及时、定期兑现,否则也会发生财务困难。该指标实际上是把所有长期债务都考虑了进去,其内涵更加广泛和综合,能比利息保障倍数更严格地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的固定费用一般是指利息费用和企业发生的类似利息费用的固定性费用之和。在实务中,对固定费用具体应包含哪些内容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固定费用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也是最基本的固定费用支出;二是资本化利息,也就是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利息费用;三是经营租赁费中的利息部分,这是因为长期经营租赁从长远上看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融资行为,其费用中一定有属于利息费用的部分,为谨慎地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应当将这部分考虑进固定费用中,常用的做法是将经营租赁费用的三分之一作为利息费用计入到固定费用中去。
也有观点认为,应将租赁费用、折旧、摊销、支付的债务本金、优先股股息等都作为固定费用,因为项目越多,越能体现该指标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的稳健性。事实上,这方面并没有统一规定。总之,不管计入固定费用的支出到底有哪些,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的趋势与利息保障倍数是一致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公式中的固定费用都是税前的支出,而对那些属于税后支出的固定费用,都应调整为税前支出,例如优先股股息。
进一步地,可以得到一个更常用的公式: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计算时使用的息税前利润和利息保障倍数指标相同,都是在利润表的基础上调整而来,用税前利润加上利息费用,计算口径一致。一般来说,固定费用保障倍数至少应为1,指标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在运用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有时会因为企业或财务分析者对固定费用项目构成的理解不同而使结果有所差别。例如,有人会把折旧也放入上一个公式的分子中,或者因不好确定租赁费中具体的利息费用,而将租赁费用整体作为固定费用进行计算,这些方法都有其依据和道理,但也可能对可比性造成一定影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相对适合的计算方法并尽可能保持口径一致。
(2)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在具体分析时也必须考虑到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性质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其他指标作更全面的评价。
(3)尽管利息保障倍数和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在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很有用,也是债权人关注的指标之一,但指标本身仍然具有先天的局限性。虽然企业利润越高,一般来说偿债能力也越强,但利润本身是一个会计数据,决定利润大小的两个因素——收入和费用不等同于现金流入和流出,利润不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净现金流量,用利润和固定(利息)支出的关系来衡量长期偿债能力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还应当结合现金流量表数据进行分析。
除了上述比率指标,还有一些指标也是比较常用的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如长期资产适合率、固定资产长期适合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有形资产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1-资产负债率)和销售利息比率等。本章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详述,这些指标都可以在分析和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作为综合考虑的依据加以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其经营绩效。如上文所述,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应当重点考虑的是两个影响因素,即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在原理上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在方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的时间跨度较小,容易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而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时间跨度较大,不确定的复杂因素更多,因而难以准确、可靠地预测现金流量,所以在分析偿债能力时,更多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计量手段而非精确的计量工具。但无论如何,在具体的财务分析中,牢记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关系,注意考虑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政策变更、非常项目等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把握的地方。
三、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除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在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同样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1.长期经营性租赁
当企业急需某项设备而又缺乏足够资金时,可以通过租赁方式解决。财产租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融资租赁的设备视为企业自有资产,其租赁费作为长期负债处理;而经营租赁的设备则不在固定资产总额当中,如果该设备被长期占用,所形成的长期固定租赁费用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筹资行为,但该费用又不能作为长期负债处理。由此,需要偿还的债务和用作债务保障的资产都出了特殊情况,若被忽略就会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其结果需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与否来证实。或有事项分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产生或有资产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或有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必须充分关注有关或有事项的报表附注披露,以了解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或有事项,并考虑或有事项的潜在影响。
3.承诺
承诺是企业对外发出的某种经济责任和义务。企业为了经营的需要,常常要做出某些承诺,这种承诺有时会大量增加企业的潜在负债或承诺义务,却没有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出来。因此,在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应根据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等来判断承诺变成真实的长期负债的可能性,并作相应处理。
4.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引起一方获得金融资产并引起另一方承担金融负债或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契约。与偿债能力有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债券和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有时会在财务报表或报表附注中揭示,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分析与之相关的企业的重大机会或潜在风险。如果企业的金融工具所采用的价格高于其应计的公允价值,则会造成资产虚增,增大企业潜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除了价值外,金融工具的风险也是影响企业未来损益的重要因素。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要注意结合具有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的金融工具记录,并分析信贷风险集中的信用项目和金融工具项目,从而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作出综合判断。
本章小结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资产偿还企业负债的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利于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债权人作出正确的借贷决策;也有利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内容受企业负债内容和偿债所需的资产内容的制约,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同时结合其他的一些资料,对企业的短期债务与可获得的用于偿还这些债务的短期资金来源进行比较,通过计算一些比率来判断企业当前的偿付能力以及在面临财务困境时保持一定偿付能力的能力。常用的几种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从长远观点出发,动态地考察和判断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先前约定的条件进行还本付息。常用的几种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等。(www.xing528.com)
另外,在进行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了表内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到影响偿债能力的各种表外因素,这样才能更加综合、准确地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出判断。
概念归纳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资产偿还企业负债的能力。静态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资产清偿企业长、短期负债的能力;动态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资产和经营收益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表明企业每单位的流动负债有多少能作为支付保障的流动资产与之相对应,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用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测试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它表明每一单位的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可以用来偿还。
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值。
产权比率:又称净资产负债率或债务股权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的比值。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值。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业务收益与固定支出的比值。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偿债能力分析的目的。
2.简述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
3.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何区别?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
4.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有何影响?
5.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分析指标有哪些?
练习题
1.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有关资料见表7-8:
表7-8 某企业资产负债表
补充资料:
(1)年初速动比率为0.75,年初流动比率为2.08;
(2)该企业所在行业中的平均流动比率为2;
(3)该企业为摩托车生产厂家,年初存货构成主要为原材料、零配件;年末存货构成主要为产品(摩托车)。
要求:
(1)计算该企业年初应收账款、存货项目的金额;
(2)计算该企业年末流动比率,并做出初步评价;
(3)分析该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以及短期偿债能力。
2.某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为20万元,流动比率为2.5,速动比率为1,最近刚刚发生以下业务:
(1)销售产品一批,销售收入3万元,款项尚未收到,销售成本尚未结转。
(2)用银行存款归还应付账款0.5万元。
(3)应收账款0.2万元,无法收回,作坏账处理。
(4)购入材料一批,价值1万元,其中60%为赊购,开出应付票据支付。
(5)以银行存款购入设备一台,价值2万元,安装完毕,交付使用。
要求:计算每笔业务发生后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
3.某公司2005年末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有关财务比率指标如下:
(1)流动比率=2;
(2)速动比率=1;
(3)现金比率=0.2;
(4)资产负债率=50%;
(5)长期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25%。
要求:根据上述财务比率填列表7-9资产负债表空白处数据。
表7-9 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4.指出表7-10中会计事项对有关指标的影响。假设原来流动比率为1。增加用“+”表示,减少用“-”表示,没有影响用“0”表示。
表7-10 会计事项对有关指标的影响
案例
M公司为钢铁制品公司,具有40多年的生产历史,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但是,近10年来,国外同类进口产品不断冲击国内市场,由于进口产品价格较低,国内市场对它们的消费持续增长;国外制造商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技术上先进的设备,其产品的成本也较低;同时,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日用制品都采用了铝、塑料等替代性材料,M公司前景并不乐观。
对此,公司想通过一项更新设备计划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拟投资400万元的新设备。投产后,产量将提高,产品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公司2010年(上一年)有关财务资料见表7-11、表7-12和表7-13。
表7-11 利 润 表
表7-12 资产负债表
续 表
表7-13 M公司历史财务比率
要求:
(1)计算2010年公司各财务比率(见表7-13);
(2)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对公司的负债状况、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分别进行分析;
(3)对公司更新设备的决策作出评价,它会给公司财务带来哪些影响?你认为应采用何种筹资方式?
本章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2008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
2.曹冈:《财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卢雁影:《财务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曲绍宏、郭玲:《企业财务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王萍:《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7.张先治:《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8.张献英、王永刚:《财务分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