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分析的标准
财务分析标准是财务分析过程中据以评价分析对象的基准。任何事物都必须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分出优劣。财务分析的过程实质上是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的过程,而比较的基准就是财务分析标准。
(一)财务分析标准的种类
财务分析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标准制定级别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制定标准、企业制定标准及社会公认标准;按照分析比较依据的不同可分为经验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目标标准等;按照分析者的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者使用标准和外部分析者使用标准。下面对经验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目标标准进行具体分析。
1.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是指这个标准的形成依据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检验。经验标准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适用于一切领域或一切情况的绝对标准。例如,现金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一样是衡量公司资产的流动性,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各个行业不一样,商业企业往往高于传统制造业。
2.行业标准
它是指同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水平,是根据行业的有关资料通过统计的方法测算出来的。企业可以将本企业的实际数据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了解自己与行业水平的差异,判断企业在行业水平中的优劣等级,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企业的目标标准提供参考。
3.历史标准
它是以本企业过去某一时间的实际业绩为标准。历史标准可选择企业的最佳状况或最近一期的状况作为比较基准。这种标准对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改善是非常有益的。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将其实际数据与企业历史上的最好水平或上期水平进行对比,以判断企业的发展状况。
4.目标标准
它是根据企业内部或外部有关背景资料和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所确定的企业预期应达到的最佳或理想标准,如计划标准、定额标准等。企业可以将实际发生数据与目标标准进行对比,了解和分析其差异,进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目标标准将行业标准和历史标准相结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状况。目标标准主要适用于内部分析者进行内部考核,对外部财务分析作用不大。目标标准的确定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缺乏客观依据。
(二)财务分析标准的选择
上述分析标准的实质是从不同的侧面形成比较的参照物,在实际财务分析中,分析者可以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恰当的分析标准。如果是分析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则使用目标标准;如果是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则使用历史标准;如果是外部分析者对企业进行独立分析,则应使用行业标准。在进行实际财务分析时,分析标准的选择是比较灵活的,有时只选择一种标准,有时是几种标准并用,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方位地评价。
二、财务分析的步骤
有效的财务分析必须包括以下五个相互关联的步骤:确定企业所处特定产业(或行业)的经济特征;确定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正确理解和净化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为管理决策作出相关的评价。
(一)确定企业所处特定产业(或行业)的经济特征
财务分析能不能够在企业范围内完全解决?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因为财务报表与企业财务特性之间关系的确定不能离开产业经济特征的分析,换句话说,同样的财务报表放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中,它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财务特性很可能完全不同,如零售业、钢铁业、房地产业就有着差别很大的财务比率;又如,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仅在产业经济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决定其竞争地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在财务分析时,产业经济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只有了解和确定一个企业所处特定产业的经济特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财务报表的经济意义,并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如果缺乏对所处产业经济特征的把握,就意味着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把自己孤立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知道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影响与竞争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认定产业(甚至企业)经济特征的模式,最常用的是五个层面的经济属性模式,这五个层面包括需求、供应、生产、营销和财务。其中,需求属性反映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敏感性,产业成长率、对商业周期的敏感程度、季节性影响等都是评估需求的重要因素。供应属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在提供方面的特征。在某些产业中,许多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非常相似的,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则只有非常有限的几家供应商。人们通常用产业进入的难易程度来判断供应,就生产属性而言,某些企业纯粹是劳动密集型的,而有些企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在分析生产属性时,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产业的营销属性涉及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分销渠道,有些产业的营销特别费劲,而另一些产业的营销则容易得多。对财务属性的认定重点是要明确与企业资产结构和产品特征相配的负债水平和类型,对那些成熟、盈利的公司来说,其对外举债一般都比新办的公司少。此外,某些产业由于产品寿命短(如个人计算机制造业)或长期发展前景令人怀疑(如传统的钢铁制造业),风险高,一般不能承受高水平的对外负债。
确定企业所处产业的经济特征是有效财务分析的第一步。透过产业经济特征的确定,一方面为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经济意义提供了一个“航标”,另一方面又缩短了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财务分析的信息对管理决策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确定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
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产业经济特征是财务分析人员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经济意义的“航标”,企业战略就是财务分析人员在财务分析中为管理决策作出相关评价的具体指南。离开企业战略,财务分析同样会迷失方向,财务分析就不可能真正帮助管理决策作出科学的评价。因此,在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式中,紧接着产业经济特征分析之后的就是要确定企业战略。
企业之所以要确立其战略并将其与竞争者区分开来,完全是出于竞争的需要。尽管一个产业的经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制定与同行业其他竞争者进行竞争的战略弹性,但许多企业仍然通过制定符合其特定要求的、难以被仿制的战略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和产业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特征等,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建立在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应当理解不同的企业是如何对制约发展的因素作出积极反应以及怎样维护已制定的战略的。为了理解一个企业的战略,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认真地看其战略计划,还要考察其实施计划的各种具体行动。此外,对竞争企业之间战略的比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正确理解和净化企业的财务报表
尽管财务报表是用于管理决策的,但财务报表编制的目的与财务分析的目的毕竟有很大的差别。财务分析人员在利用财务报表时,对财务报表本身也有一个理解和净化的过程。所谓理解,是指要了解财务报表的局限,如企业管理当局所作的“盈利管理”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可靠和不公允;所谓净化,是指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如利润额)所作的调整,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公允性。
财务分析人员在净化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主要方面:
(1)不重复发生的项目或非常项目。这些项目对盈利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在评估企业真正的经营业绩之前应重点考虑剔除。
(2)研究与开发等支出。研究与开发、广告、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的人为安排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盈利,在财务分析时,对这些支出的人为安排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同样,在评估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业绩时,对这些人为的安排进行调整或许是需要的。
(3)盈利管理。许许多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中存在大量的盈利管理行为。例如,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提前确认收入和延迟确认费用;又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工程完工进度等会计方法的应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时点的选择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过程中,刻意去迎合管理当局的要求,这些盈利管理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偏差和不准确。在财务分析时,对它们进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所有这些调整对财务分析人员来说都是对财务报表的净化。
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提供了财务分析人员在对财务报表关键项目进行调整时需要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并在解释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
在财务分析中,人们比较熟悉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的计算,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回报率等财务比率以及共同比报表、有关的增长率和完成百分比等。但是,对如何科学地运用这些比率和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风险则做得还很不够。怎样的财务比率和指标是好?怎样的财务比率和指标是差?谁也说不清。我们的教科书说流动比率等于2算是正常,但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正常而持续经营的企业的平均流动比率超过3,而破产企业的流动比率则平均在2~2.5之间。很明显,财务比率没有标准,只有将它们与产业特征、企业战略、甚至商业周期等联系起来才会有意义。因此,财务分析不仅仅是财务会计数据的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将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放在产业经济、证券等资本市场大环境中进行多方对比和深入分析,将财务数据与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考察现有的优势和劣势,并科学地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五)为管理决策作出相关的评价(www.xing528.com)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管理决策作出相关的评价。管理决策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就财务分析而言,这里的管理决策主要包括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这两种决策都涉及企业估值问题;而要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定,又必须回到盈利能力和风险评估上,盈利能力和风险一个也不能少。
财务比率和指标有很多,哪些比率与管理决策更相关?怎样的比率与怎样的决策更相关?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对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否很有用?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中,资产收益率最有用,其次是现金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最后才是营运资本与总负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因此,必须以实际的资料为依据,进一步研究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某一特定管理决策的相关性问题。
为了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特别是企业估价)中的作用,必须运用以上五个相互关联的步骤,这五个步骤构成了一个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它不仅给分析人员提供了管理决策评价的合理的假设(产业经济特征、企业战略和净化了的财务报表),而且还为财务分析本身如何为管理决策服务提供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性指南。
本章小结
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会计技术与会计报表的发展为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在早期作出重要贡献的是贷款人和投资者,正是他们对财务报表信息的需要影响着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在近代与现代,企业经理、银行家和其他人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进一步影响着财务分析的发展进程。财务分析分为外部分析为主阶段和内部分析的产生与深化阶段。财务分析的目的受财务分析主体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财务分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同的。企业的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最根本目的是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因为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关键。从债权人角度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一是看其对企业的借款或其他债权是否能及时、足额收回,即研究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二是看债权人的收益状况与风险程度是否相适应,为此,还应将偿债能力分析与盈利能力分析相结合。企业经营者财务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的和多方面的。从对企业所有者负责的角度,他们首先关心的是盈利能力,这是他们的总体目标。但是,在财务分析中,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盈利的结果,而且也关心盈利的原因及过程。
概念归纳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的对象: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企业的基本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类。
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外部分析: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
内部分析:内部分析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目标标准:它是根据企业内部或外部有关背景资料和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所确定的企业预期应达到的最佳或理想标准。
行业标准:它是指同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水平,是根据行业的有关资料通过统计的方法测算出来的。企业可以将本企业的实际数据与行业标准进行对比,了解自己与行业水平的差异,判断企业在行业水平中的优劣等级,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历史标准:它是以本企业的最佳状况或最近一期的状况作为比较基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财务分析需求对财务分析发展的影响。
2.简述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构建的理论基础。
3.简述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案例
2006年,美国WR公司宣布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调查它的某些会计业务,表1-1给出WR公司的比较资产负债表的部分项目,表1-2是WR公司同期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部分,另外,WR公司在2006年9月30日结束的季度报告收入5 384百万元,2005年同期的收入是4 193百万元。
要求:(1)据表1-1分析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原因能否成立?
(2)据表1-1和表1-2能否证明证券交易委员会所关心的事项在2006年度得到确认?
表1-1 WR公司部分资产负债表 单位:百万元
续 表
表1-2 WR公司现金流量表 单位:百万元
本章参考文献
1.〔美〕戴维·F·霍金斯:《公司财务报告与分析:教程与案例(第四版)》,孙铮、郭永清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美〕伯恩斯坦:《财务报表分析:全美最新工商管理权威教材系列》,许秉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美〕马丁·弗里德森:《财务报表分析》,朱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4.张先治等:《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5.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年。
6.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