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对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产业效率评价指数、产业效益评价指数和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两者的差距,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一)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比较
创新是保持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比较分析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数和创新的投入产出状况,有助于了解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创新主体特征差异,为实现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创新寻找突破口。
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见图4-15。
图4-15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图4-15描述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1990—2014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势头良好,评价指数有起有伏,先升后降再升,而现代流通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呈现微弱下降趋势。
(2)1999年之前,现代流通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先进制造业,2000—2007年,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从2008年开始,两者的差距又逐渐拉大,到2014年两者的差距达到最大值。
为什么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会显示如此变化?这需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各四级指标的发展状态,从中发现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我们从R&D经费支出、R&D人员、人均R&D经费支出等方面分析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现状,详见表4-16和图4-16。
表4-16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R&D经费支出、R&D人员及人均研发经费支出
图4-16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R&D强度
从表4-16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R&D人员、人均R&D经费支出存在明显差距,现代流通业的R&D经费支出、R&D人员、人均R&D经费支出均明显低于先进制造业。根据图4-16,2002年之前,先进制造业的研发强度明显高于现代流通业,2002年以后,两者的研发强度趋向协同。
总之,从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来看,现代流通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低于先进制造业,两者存在差距,并且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二)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比较
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活力三个方面。比较和分析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了解两者的规模协同程度。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详见图4-17。
图4-17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
由图4-17可知,1990年以来,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呈现如下特点:①从总体来看,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能力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06年以后,两者的上升趋势愈发显著,这说明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势头良好;②1997年之前,现代流通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低于先进制造业,1998—2006年现代流通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高于先进制造业,从2007年开始,现代流通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又低于先进制造业,并且两者的差距在缩小。
为了对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更全面的把握,本书从产业总产值、增加值、人均产值和就业人数几个方面对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可持续能力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了解两者规模协同水平,详见表4-17、图4-18。
表4-17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总产值、增加值和人均产值
图4-18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就业人数
根据表4-17、图4-18,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总体来看,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两者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势头良好。
(2)从个别指标来看,现代流通业的产业总产值和人均产值均低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流通业的产业增加值高于先进制造业,但这个优势逐渐消失,2013年,现代流通业的产业增加值已经低于先进制造业。
(3)2001年之前,现代流通业的就业人数高于先进制造业,但从2002年开始,出现相反趋势,现代流通业的就业人数低于先进制造业。
总之,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呈现良好态势并趋向协同,但个别指标存在差距。
(三)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比较
市场开拓能力反映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分析和比较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可以了解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在开拓市场、拓展业务方面的协同程度。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详见图4-19。
通过图4-19我们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两者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两者的差距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开拓能力,我们对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值增长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人均产值增长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比较(见表4-18、表4-19)。
表4-18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人均产值增长率
表4-19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续表
根据表4-18、表4-19,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1990—2014年,除人均产值增长率以外,现代流通业的产值平均增长率(17.00%)、增加值平均增长率(16.00%)、利润平均增长率(11.74%)、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率(-0.35%)低于先进制造业的产值平均增长率(18.54%)、增加值平均增长率(19.43%)、利润平均增长率(24.41%)、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率(3.35%)。
(2)在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方面,现代流通业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先进制造业,但贸易竞争力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低于先进制造业。
(3)在1990—2014年的大部分年份里,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人均产值增长率、产值占GDP比重增长率、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指标的运行轨迹不一致,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协同趋势。
总之,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也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协同发展趋势。
(四)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效率评价指数比较
分析产业效率可以了解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效率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见图4-19。(www.xing528.com)
从图4-19中我们发现,1990年以来,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效率评价指数呈现如下特点。
(1)从总体来看,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效率评价指数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
图4-19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效率评价指数
(2)在1990—2003年,现代流通业效率评价指数低于先进制造业,2004年以后高于先进制造业,并且2010年以后两者协同趋势明显。
产业效率体现在劳动效率、资本效率、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等方面。表4-20反映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的变化状况,图4-20、图4-21反映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资本生产率、技术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表4-20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续表
图4-20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资本生产率
图4-21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技术生产率
从表4-20、图4-20、图4-21,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总体来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效率在不断提高,除了现代流通业的资本生产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以外,其他指标如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技术生产率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2)在1990—2014的大部分年份里,现代流通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高于先进制造业,说明现代流通业管理效率优于先进制造业。
(3)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资本生产率、技术生产率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
总之,从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本生产率、技术生产率的变化状况来看,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效率大体呈现出协同趋势。
(五)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效益评价指数比较
产业效益评价指数可以反映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效益评价指数及变化趋势见图4-22。
图4-22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效益评价指数
图4-22描述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效益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从中我们可以发现,1990年以来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效益评价指数呈现如下特点。
(1)从总体来看,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效益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这说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2)2007年之前,现代流通业产业效益评价指数高于先进制造业,2007年以后现代流通业产业效益评价指数高低于先进制造业,2012年开始两者的差距略有缩小。
分析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对就业的贡献率、对税收的贡献率、利润总额、利税总额有助于了解两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状态。表4-21和图4-23、图4-24反映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对就业的贡献率、对税收的贡献率、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的变化状况。
表4-21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对就业的贡献率、对税收贡献率 (单位:%)
图4-23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利润总额
图4-24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利税总额
由表4-23和图4-23、图4-24,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总体来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效益各指标发展趋势良好,除了现代流通业对就业贡献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以外,其他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
(2)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利润总额高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对税收的贡献率低于先进制造业。
(3)总的来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效益呈现出协同趋势。
(六)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比较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见图4-25。
图4-25 1990—2014年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图4-25,我们可以知道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和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差距。
(1)从总体来看,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都呈现上升趋势,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由1990年的-0.3876上升到2014年的0.9371,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由1990年的-0.8148上升到2014年的1.4648,这说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2)1990—1998年和2004—2008年,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高于先进制造业,其余年份低于先进制造业。
通过比较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发展趋势来看,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产业效率评价指数、产业效益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波动幅度比较大,没有呈现出增长趋势。现代流通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2)从发展差距来看,2009年以后,现代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产业效率评价指数、产业效益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均低于先进制造业,并且差距在扩大,这说明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动力没有先进制造业强劲。
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由现代生产技术支撑、拥有巨大生产能力的生产体系,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制造业集群。与制造业发展速度相适应,流通业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目前我国流通业运作效率相对低下,流通信息化程度低,流通企业布局规划不合理,流通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制造业。
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优势体现在产业国际竞争力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又给我国产业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在当前的复杂环境下,想要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既有实现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有实现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