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流通业子系统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根据子系统主成分因子得分值及其方差贡献率测算出权重,与标准化后的子系统各指标相乘,得到现代流通业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F(X1t)、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F(X2t)、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F(X3t)、产业效率评价指数F(X3t)、产业效益评价指数F(X5t)。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见表4-5和图4-2。
表4-5 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图4-2 现代流通业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表4-5和图4-2反映了现代流通业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及其变化趋势。1990—2014年,中国现代流通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F(X2t)、产业效率评价指数F(X4t)、产业效益评价指数F(X5t)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现代流通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数Cs(x,y)从1990年的-0.8504上升到2014年的1.9816,产业效率评价指数F(X4t)从1990年的-0.9948上升到2014年的1.3633,产业效益评价指数F(X5t)从1990年的-0.1276上升到2014年的1.2933,说明这一阶段中国现代流通业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效率、产业效益方面发展势头良好,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F(X1t)呈现出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5354下降到2013年的-0.0686,虽然在1992—1996年出现上升趋势,但在1998年以后下降趋势比较明显。不过可喜的是,2011年开始,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F(X1t)呈现出下降趋势,可能与指标体系中R&D人员、R&D经费支出占产值比例、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每千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等指标的下降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的下降,反映出中国现代流通业整体创新能力表现不足。
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F(X3t)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这可能与该子系统中指标变化趋势有关。1990—2000年中国现代流通业的产值增长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从业人员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002—2014年产业对就业贡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产业对GDP贡献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总之,市场开拓能力的各项指标有的呈现上升趋势,有的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了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没有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市场开拓能力评价指数上升趋势不明显,反映出中国现代流通业在市场开拓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现代流通业的先导作用。
(二)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www.xing528.com)
计算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时,以各子系统评价指数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在方差贡献率之和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权重,与子系统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合成,得到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F(Xt)。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见表4-6和图4-3。
表4-6 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续表
图4-3 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表4-6和图4-3反映了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及其发展趋势。从现代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该指数从1990年的-0.3876上升到2014年的0.9371,总体上保持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现代流通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逐渐扩大,结构趋向合理,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中国现代流通业均保持着健康的发展趋势,发展快、活力强,成为市场化程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部门。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现代流通业的组织形式逐渐走向多样化,现代流通方式日益普及。传统的集散市场、专营市场不断改造升级,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新型流通组织形式如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大卖场等日益普及,发展迅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发展,迅速提升了流通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