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内涵分析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内涵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同论主要研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新的系统效应的过程。协同论认为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由各类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看似无序,其实存在着共性,这些共性存在于系统环境、结构、功能或行为中。协同论认为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协同演化过程。因此,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要实现高效协同状态,必须实现创新协同。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内涵分析

协同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作、有机整合,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结构形态、运行方式等,使复合系统的整体效应大于单个子系统的局部效应之和。

1971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了协同论,并先后出版了《协同学导论》和《高等协同学》,系统阐述了协同理论。协同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协同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协同论主要研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新的系统效应的过程。协同论认为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由各类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看似无序,其实存在着共性,这些共性存在于系统环境、结构、功能或行为中。如果我们找到了系统中的共性,也就发现了一系列的系统规律和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系统都能从无序转向有序,有序就是协同。协同论认为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协同演化过程。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分属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同的部门,在流通业专业化的服务与制造业的物流需求之间,需要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来促进两者的融合,因此,这两个隶属于社会经济的不同子系统就有了相互作用、协同发展进而形成系统效应的趋势。

根据协同的定义及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特点,我们把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定义为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形成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与和谐性,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双赢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并不是指两个行业完全融为一体,而是指两个行业的部分职能紧密结合,形成新的运行系统,与原有系统并行不悖。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必须同时实现规模协同、分工协同、创新协同、政策协同这四个协同才能演进为高效协同状态。

(一)规模协同

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决定了现代流通业的规模,先进制造业规模越大,意味着现代流通业的客户群、市场基础和作用空间越大,规模也越大。相反,如果先进制造业规模小,现代流通业的客户群、市场基础和作用空间就有限。此外,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源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从而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也会制约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只有实现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协同,两者的高效协同才有充分的现实基础。(www.xing528.com)

(二)分工协同

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与流通环节从制造环节剥离有关,制造企业内部提供的流通服务转向专业的流通企业,以降低交易成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分工深化的需要,促进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通过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分工协同,并在分工协同基础上建立共生、互惠的关系,实现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一体化运作,形成开放式的横向或纵向一体化的分工网或产业链,可以提高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两者高效协同发展。

(三)创新协同

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协同是指现代制造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现代流通业提供知识保障和创新动力。现代流通业中批发、零售业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能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如消费者偏好、消费倾向等,这些信息成为制造业创新的动力,推动制造业革新产品,使其适销对路,满足异质化需求。同时,制造业为了实现产销环节之间的零库存衔接,将精细化生产理念应用于流通领域,要求流通业创新流通技术和流通手段。因此,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要实现高效协同状态,必须实现创新协同。

(四)政策协同

现代流通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协同是指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知识在产业间的流通,要求政策之间尤其是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主导产业政策和其他产业政策之间实现有效协同,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