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趋势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贸易理论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尽管新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竞争力时充分考虑到了其动态变化的特点,但它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一样,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先天“被动”形成的,而不是后天“主动”形成的。国内需求市场规模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能完全依靠天然的要素禀赋和静态的比较优势,更要充分利用竞争优势。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趋势

国际竞争力是在比较优势概念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发展的产物。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于生产效率的绝对优势。如果某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效率具有绝对优势,则该商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该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体现在比较优势上,当某一产业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产业时,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进而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古典贸易理论详细解释了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即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

新古典贸易理论主要从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国际竞争力,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差异上。但是新古典贸易理论没有解释当要素禀赋相同或相近时,如何进行国际贸易。20世纪60年代以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等新贸易理论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贸易理论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技术周期发生变化时,产业国际竞争力会发生动态变化。尽管新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竞争力时充分考虑到了其动态变化的特点,但它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一样,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先天“被动”形成的,而不是后天“主动”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技术创新作用日益明显,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杨小凯、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等为代表的学者从规模报酬递增、专业化分工、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来源,即内生比较优势。根据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即使传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不足,仍然可以通过培育内生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研究视域。与以往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相比,该理论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了重大突破。(www.xing528.com)

第一,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完全取决于比较优势,还取决于竞争优势。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比较优势的作用日益减弱,而竞争优势才是决定国家地位的关键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该理论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指的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如何获取产业国际竞争力呢?该理论认为,应该拥有四个要素条件:①生产要素。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中生产要素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土地、地理位置、资本、非技术和半技术等初级生产要素,也包括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化通信设备等高级生产要素。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高级生产要素。②需求条件。需求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产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需求市场,尤其是国内需求市场。国内需求市场规模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③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当某一产业具有竞争优势时,很可能因产业的关联性“提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这就是产业的提升效应(pull through effect)。要想打造某一产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其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是个有效途径。④企业战略和结构。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模式、股东结构等要素也是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条件之一。除了上述四个要素条件以外,政府的产业政策也是需要考虑的要素。政府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关联产业的支持政策,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复杂多变的,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互馈的、动态的系统。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能完全依靠天然的要素禀赋和静态的比较优势,更要充分利用竞争优势。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虽然突破了传统的理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却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其后的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或改进。Dunning(1992)等将跨国经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因素纳入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Rugman(1993)将钻石模型扩展为双钻石模型。韩国汉城大学(今首尔大学)教授Dong-Sung Cho(1994)在解释韩国国际竞争力来源时构建了九要素模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现象的日益复杂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学者们不仅从要素角度进行了重新阐述,还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生命周期、产业内贸易、产业集聚、技术水平差距等理论相结合,研究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还扩大到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业国际竞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不仅为发达国家,更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获取国际贸易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