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关系转型与障碍

劳动关系转型与障碍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隶属型的劳动关系,是指依照行政管理方式建立的劳动关系。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中国的劳动关系逐渐从隶属型向平等型转变。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独立的、互不隶属的主体,双方之间的关系得以确立的基础是契约。劳动者的公平感逐渐降低,其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遭受巨大挑战。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关系的有效转型,也是造成劳动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劳动关系转型与障碍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经法律调整就形成了劳动法律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劳动关系是一种隶属型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后,这种传统的劳动关系开始向平等型的劳动关系转型。

所谓隶属型的劳动关系,是指依照行政管理方式建立的劳动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经济的主体;国家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作为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集体组织不仅是所有者,而且是公有制经济的经营管理者。所以,传统的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者和国家、集体组织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国家和集体组织是劳动者的相对方。这样,劳动关系的建立、维持是以行政方式为基础,几乎不存在构筑、调节劳动关系的白由市场;劳动者要退出旧劳动关系、加入新劳动关系也必须依靠行政方式实现。劳动关系的行政化也导致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化,即劳动者和单位之间形成了长期甚至是终身的依存关系[67]

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中国的劳动关系逐渐从隶属型向平等型转变。所谓平等型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由建立的劳动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独立的、互不隶属的主体,双方之间的关系得以确立的基础是契约。在市场机制初步建立后,企业逐步从行政约束中解放出来,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同时,劳动者也从行政的“襁褓”中解脱出来,失去了国家、集体组织的保护。然而,在国家的行政职能从经济领域退出后,新的由法律规范健全的劳动关系并没有有效建立,企业依托其在经济上的显著优势挤压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劳动者,劳动者在传统体制下享有的许多权益无法得以维护[67]

1)劳动者的企业管理权被弱化甚至取消

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劳动者可以通过工会等途径参与企业的管理,并可影响企业在住房、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抉择。依据公司法,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要有职工代表。并且,在研究有关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和其他重大问题、重要规章时要听取职工的意见,但公司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的市场化使得这些制度难以真正发挥作用。(www.xing528.com)

2)劳动者失业风险和压力比较大

在旧体制下,劳动者就业后一般不会被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因而几乎没有失业和劳动力市场激励竞争的压力。然而,在市场体制下,劳动者被解雇的风险、失业后长期无法就业的风险则愈来愈大。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再稳定,工资变动的风险非常大。工资待遇的差别逐渐拉大,不仅管理者和普通劳动者间的待遇在拉大,而且处于相同、形似岗位的劳动者间的待遇差距也很大。劳动者的公平感逐渐降低,其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遭受巨大挑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关系的有效转型,也是造成劳动关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欲消除这些障碍,建立有效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更新观念,完善法律制度。[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