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信息技术处于综合性、交叉性强的技术领域,作为一种综合技术,它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能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劳动效率。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是指当一项信息技术出现后,其相应技术创新群向传统产业扩散并被传统产业采纳而产生效益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信息技术导入与成长的过程,渗透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装备途径。信息技术通过为传统产业提供高效能的装备而渗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利用高效能的设备代替原有的关键设备,提供以更新工艺为目标的工序技术。
(2)产品途径。信息技术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和机械产品而渗入传统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使传统产品功能和质量增强,技术含量提高,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步使传统产品变成高技术集约的新型产品。
(3)管理途径。信息技术通过提高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而渗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将引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充分发挥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智力密集优势,把引进的信息技术同企业自身的优势相融合,从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
(4)运营模式途径。以农产品电商为例,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销售过程(从农产品产出到消费)通常要经历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商、零售终端等多层中间环节,它具有信息流通不畅、流通成本过高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恰好改进了其弊端,并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变成网络状,进而衍生出5种不同的农产品电商模式:C2B/C2F模式、O2O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分平台型B2C和垂直型B2C两种)、F2C模式。C2B/C2F模式,即消费者定制模式,它是农户根据会员的订单需求生产农产品,然后通过家庭宅配的方式把自家农庄的产品配送给会员。O2O模式,也就是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即消费者线上埋单,线下自提的模式。B2B模式,即商家到商家的模式,它是商家到农户或一级批发市场集中采购农产品然后分发配送给中小农产品经销商的行为。这类模式主要是为中小农产品批发或零售商提供便利,节省其采购和运输成本。B2C模式,即商家到消费者的模式,它是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通过网上平台卖农产品给消费者或专业的垂直电商直接到农户采购,然后卖给消费者的行为。此类模式是当前的主流模式,它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经营形式:一种是平台型的B2C模式,如天猫、京东、淘宝;一种是垂直型的B2C模式(即专注于售卖农产品的电商模式),如我买网、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等。F2C模式,也叫农场直供模式,即农产品直接由农户通过网上平台卖给消费者的行为。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
信息技术凭借其广泛的和强大的渗透性,从根本上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能源的消耗,引起了劳动力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的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供求角度而言,第一,改变了产业结构要素。利用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获得各种所需的信息,便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改造原有产业,提高其技术水平,促进原有生产部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并提高产品质量,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提高产业结构素质。信息技术促使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新产品和新部门不断涌现,产品更新速度快,因而使得产业结构处于不断革新和迅速变动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缩短,新产业创立和形成的过程加快,原有产业的改组和改造也加快了。信息化的结构并不是消灭一批传统产业,而是使这些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产业结构之中,有的甚至成为某些新兴产业赖以建立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www.xing528.com)
第二,改变了需求结构。首先,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需求,挤占了市场空间,削弱了传统产业的市场地位。在一般家庭消费中,新技术,例如视、听、娱乐、数据处理、信息联系等开支增加,对传统产业的需求减少。生产消费方面,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往往并不能增加传统产业的需求。如光纤通信的发展,规模巨大,但由于是使用光导纤维,对传统的金属冶炼和加工工业等产业不会产生多大的需求刺激。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信息技术产品周期。如家用电视机从大屏幕到高清晰度,从高清晰度又到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与计算机、通信设备结合,这种产品更新换代快,花样品种多,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功能性消费渐渐为装饰性消费所取代,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使人们更多地追求产品的花色品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更短,如现在的手机、个人电脑都有这样的特性。大批量、大规模、单一化、长周期的产品生产,已无法赶上市场的节奏。
在整个过程中,网络技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包括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企业外部交易成本。信息网络使企业大大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如建立企业内部网)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之间可以即时传递信息,互动交流;可实现生产—批发—零售的联网管理,从而降低库存,减少积压,降低管理成木,减少部门间的无效率。根据美国APICS协会的统计,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JS),一般可为企业降低库存35%,减少交货延期80%,缩短采购期50%,减少误工误时60%,降低制造成本12%,减少管理人员10%,提高生产能力10%~15%,这无疑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了条件。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降低了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增长而导致的内部组织成本的上升,突破了管理组织等方面的约束而向更大规模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信息网络来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人力来建立的国际联系,来开拓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才能开拓的国内国际市场,来进行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
网络技术降低了企业外部的交易成本。企业外部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市场。传统市场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瘤疾,如占地面积巨大、高昂的市场管理费用、资源配置上的时滞等,而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网络经济的发展导致网上市场的产生和巨大发展,从而使得传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萎缩。
虚拟市场相比传统市场而言有着许多优点:首先,信息反映及时准确,节省了查找定位所需的交通和时间等费用。其次,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在传统经济环境下,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局限,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收集用户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很难针对用户的特别需要提供定制服务或个性化服务,很难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广泛采集用户信息,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可以低成本地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再次,不需要固定的场所,从而减少了场地和管理费,网络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在网上的传送十分迅速便捷,时空差距不再是网络世界的障碍。再次,交易过程方便快捷,传统经济环境中,许多的经济行为不可能做精确细致的统计分析,因此许多结论或对未来的期望都是十分不准确的,而在网络环境下的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并能借此做出总结,预测未来以及做出较为精确的决策。最后,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标志:一是技术基础高度化,主要表现在产业之间技术转移速度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地位不断提高,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的方向迈进;二是技术开放高度化,科学技术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之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引进变得越来越普遍,技术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产业结构随之越来越趋于高度化;三是产业结构“柔化”。在信息产业的影响下,传统产业呈现出三个明显的变化趋势。首先,企业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加大,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传统产品成本中信息成本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功能,使生产部门的投入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次,传统企业积极采用ERP系统进行管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投入结构、产品结构等,从而软化了传统产业。
改变了产业密集度。传统产业高度化的过程也就是产业重心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程,由高物耗型、高能耗型向节物型、节能型转变,由初级技术型向高技术型转变,由硬型结构向柔性结构转变的过程,是实现传统产业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表现是,形成了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主导产业群。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科技革命均带来了产业变革,都造就了一批新的产业部门,使一些传统产业部门衰落。现在以电子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带动着一批新兴产业部门的崛起,正在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