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制造的适合鱼类等海洋生物聚集、繁殖的海洋工程设施。人工鱼礁可以为海洋鱼类提供生长、繁殖、栖息的适宜环境,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并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面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急剧减少的渔业资源,科学合理地发展、建设人工鱼礁势在必行。
人工鱼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放置在海底的人工鱼礁使海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吸引鱼、虾等海洋动物前来觅食。其次,人工鱼礁能够给海洋生物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场所,而且鱼礁周围的“阴影区域”能给许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最后,人工鱼礁礁体表面积大,可以给海洋生物提供附着基,使它们有较充足的空间繁衍、生长、觅食。
人工鱼礁效果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扩大了人工鱼礁建设的范围,并且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于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建设人工鱼礁的浪潮。经评估,人工鱼礁区渔业生产力大大高于自然海区的生产力,因此人工鱼礁的建设促进了美国垂钓业、游钓船行业的快速发展。日本较早地开展了对人工鱼礁的建设,是目前人工鱼礁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日本从人工鱼礁的机理、结构、材料和工程学原理出发,建造不同类型的鱼礁,如普通型人工鱼礁、大型鱼礁和人工鱼礁场等。目前,日本又将研究重点转向更环保的贝壳型鱼礁及更大型的高层鱼礁。
我国人工鱼礁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嘉靖年间,我国广西北海一带的渔民就知道在海中通过设置竹篱来诱集鱼群,以利于捕捞作业;清代中叶,我国沿海渔民通过在海中投放石头、破船和竹木栅栏等物吸引鱼群,以利于捕捞作业。这些实际上就是我国早期的“人工鱼礁”。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人工鱼礁建设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用混凝土制成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1983—1984年,中央领导对我国沿海发展人工鱼礁建设及增殖水产资源作了重要指示,并将人工鱼礁列入国家经贸委开发项目。1987年,我国人工鱼礁建设已经扩展至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共计投放人工鱼礁约28000个,体积约89010立方米。然而,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人工鱼礁建设停滞不前。直到21世纪初,我国才重新开始建设人工鱼礁。全国沿海地区积极通过多项措施引导人工鱼礁的发展,我国人工鱼礁至此迎来黄金发展期。那么,建设人工鱼礁的意义何在呢?
人工鱼礁的建造、投放(www.xing528.com)
建设人工鱼礁有利于改善海洋环境。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被排入海洋,使得近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频发的赤潮现象就是海洋污染所致。人工鱼礁能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利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材料和不同构造形式的人工鱼礁能为多种微生物等提供附着基,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同时,礁区形成的上升流、涡流等有利于海水的循环。久而久之,人工鱼礁就能改善区域内的海洋生态环境。
建设人工鱼礁有利于增殖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虽然通过实行禁渔区、禁渔期、休渔期、自然保护区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度捕捞,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恢复问题。投放人工鱼礁不仅能对鱼类等海洋生物起到聚集效应,还能形成海洋上升流,使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涌升到上层,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人工鱼礁成为恢复日益退化的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属于确权海域,由企业或渔民看管,外来船只不得进入,而且拖网船、围网船等渔船无法在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内用网具捕鱼,达到了禁渔的目的。
建设人工鱼礁有利于发展生态海洋产业。以人工鱼礁建设为核心,在特定海域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营造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同时根据海区情况设置可以固着藻类的环境改善型礁体或用于休闲渔业的游钓鱼礁,能带动海洋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人工鱼礁投放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在海面上就有可能形成独特的人工型生态岛。在建设人工型生态岛方面,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新加坡的实马高岛公园是一座利用人造构筑物建设的旅游岛,拥有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生态环境优美,覆盖多种植被,已成为海洋鸟类与鱼类栖息的天堂。因此,通过扩大人工鱼礁投放规模、科学规划,能够逐步建设形成拥有丰富渔业资源、鸟类资源、生态景观及旅游设施的人工岛屿,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新加坡实马高岛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