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世界海洋牧场的演变历程

探索世界海洋牧场的演变历程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牧场”一词最早提出于1971年的日本。美国建设海洋牧场主要依靠渔民、社会团体、企业等三方的大力支持。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牧场为研究对象的研发平台。相关科研院所在大连獐子岛海域开展了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与示范。獐子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行业内广泛的关注与好评。成果获得多项奖励,促进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理念在国内形成共识的进程。

探索世界海洋牧场的演变历程

海洋牧场”一词最早提出于1971年的日本。1973年,日本在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上提出:为了人类的生存,应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1978—1987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海洋牧场。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始进行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的研究,即利用鱼类对声音的敏感反应,通过在水下播放固定频率的声音,结合投放饵料,来控制鱼类的行为。另外,日本还针对本国50多种海洋经济生物进行繁育养殖研究,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最终在种苗繁育、增殖放流、人工鱼礁设计、选择性捕捞网具开发设计、海域环境监测评估等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日本开始对深水区域的海洋牧场展开研究,同时开展深度超过100米、以诱集和增殖中上层鱼类和洄游性鱼类为主的大型和超大型人工鱼礁的建设,效果良好。

韩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1996年,韩国进行了建设海洋牧场的可行性研究。1998年,韩国开始实施“海洋牧场计划”:先在其东部海域、南部海域和西部海域建设示范基地,并在示范基地进行相关重点试验,探索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经验,待相关技术成熟后向全国推广。韩国建设海洋牧场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的职能;增殖放流各种渔业资源;对海洋牧场进行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分析。韩国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等4个方面的海洋牧场相关课题,其核心成果包括4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以及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通过建设海洋牧场,韩国海洋牧场示范区渔业资源改善效果显著,当地渔民收入不断增加。目前,韩国以全海岸海洋牧场化为海洋牧场建设最终目标,拟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不断优化各项技术体系,然后一步步在其他地区推广。

美国建设海洋牧场主要依靠渔民、社会团体、企业等三方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采取“有钱出钱,有物出物,谁出钱、谁管理、谁受益”的投资模式,大大促进了海洋牧场的建设进程,保障了海洋牧场的建设效果。1935年,一个热衷海洋捕捞的组织在新泽西州梅角海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人工鱼礁。该组织建设人工鱼礁的措施促进了当地垂钓业和捕捞业的发展,使得当地渔民收入大幅提高,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74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建立了小型海洋牧场,其投礁材料从碎石、废旧汽车扩展到废弃轮船、废旧石油平台等,使得渔业资源数量明显增多,经济效益良好。

利用废弃轮船建立的人工渔礁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理念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我国海洋生物学家朱树屏提出“水是鱼的牧场”理念,倡导“种鱼与开发水上牧场”。1965年,曾呈奎院士提出必须大力研究重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情况,以解决人工养殖的一系列问题,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使海洋成为藻类和贝类的农场、鱼虾的牧场,达到耕海的目的。1978年,曾呈奎院士提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构想,即在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并将“海洋农牧化”定义为:通过人为的干涉改造海洋环境,以创造经济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良好环境条件,同时对生物本身进行改造,提高它们的质量和产量,把我国海域改造成高产稳产的海洋农牧场。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在海洋牧业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等国学者的思想,更加明确地定义了海洋牧场。

1999年,陈勇教授结束日本留学回到大连海洋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就辽宁省及全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带领团队开展海洋牧场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海洋牧场事业的开拓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勇教授结合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在国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率先讲授有关海洋牧场原理与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的知识,为我国海洋牧场事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2006年,陈勇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率先成立省级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发平台——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牧场为研究对象的研发平台。(www.xing528.com)

2008年,我国有关海洋牧场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国家海洋局立项。相关科研院所在大连獐子岛海域开展了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与示范。经过4年的项目实施,示范区内的环境得到修复与优化,刺参、海胆、皱纹盘鲍、大泷六线鱼、许氏平鲉等底栖海珍品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增殖效果显著。獐子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行业内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这是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践的开始。项目研发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环境友好型人工鱼礁材料的开发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多项奖励,促进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理念在国内形成共识的进程。

大连獐子岛海域

从国内外的海洋渔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看,现代化海洋牧场实现了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从资源消耗型渔业生产方式向资源管理型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现代化海洋牧场区别于传统的捕捞、养殖和增殖活动,也区别于网箱、浮筏、养殖工船等海上养殖场,是一项集环境修复、资源增殖、环境友好型选择性采捕等技术,贯穿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以促进优质野生资源的恢复、增殖与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全程贯穿人为管理的系统生态工程。

人工鱼礁中的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