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场1号”是一座智能化海洋渔业养殖平台,由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为有机三文鱼生产企业——挪威萨尔玛集团打造。由于突破了传统近海养殖海域的限制,可在开放的远海海域以及100~300米的水深区域进行三文鱼养殖,“海洋渔场1号”被世界养殖行业誉为“深远海养殖的划时代装备”,开创了人类渔业养殖走向深远海的先河。
投入运营的“海洋渔场1号”
“海洋渔场1号” 为圆柱形大型桁架网箱式结构,直径为110米,总高度为69米,水下部分高45米,重量为7700吨,由8根缆索连接并锚固于海中,可抵抗12级台风。“海洋渔场1号”养殖水体体积约为25万立方米,可同时养殖约150万尾三文鱼。作为智能化海上养殖装备,“海洋渔场1号”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和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安装有2万多个各类传感器、100多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和100多个生物光源,可实现饵料供应、鱼苗投放、活鱼捕捞、死鱼收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将复杂的养殖控制过程变得简单和准确,使养殖系统的日常操作仅需两人即可完成。“海洋渔场1号”自动化程度高,运营成本低,运营效率高(鱼群生长速度快,鱼苗投放、饲料投喂、成鱼收获等操作高效便捷),安全稳定,且鱼苗死亡率能控制在2%以内,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海洋渔场1号”结构图
“海洋渔场1号”的建造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精度控制技术,将渔场的加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水准;运用了精细的三维模拟技术,精准模拟了渔场结构的总组及搭载过程,以近似“堆积木”和“象鼻绣花”的精巧,实现了高空大型桁架结构的无余量精准对接,效果卓越。在项目管理上,工作人员创新采用了精确至“零件级”的可视化计划控制,大胆使用了全开放式高空悬挂脚手架工艺、超大型网衣高空安装工艺、上层建筑模块整体吊装工艺,并解决了全自动养殖装备首次实船安装调试等难题。同时,以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项目,由于6个项目的英文名称均以“S”开头,所以简称“6S”)为导向的HSE管理体系(指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HSE为Health、Safety、Environment 3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覆盖了项目全过程。
“海洋渔场1号”于2016年5月在青岛开工建造。2017年6月14日,“海洋渔场1号”在青岛顺利完成起浮、移位、出坞、拖航及半潜船装运作业,整个作业过程一气呵成。面对“超大型桁架结构如何安全实现海运”这一难题,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为渔场创新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运输装置,用于增强运输时渔场的平稳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渔场结构的疲劳响应,使直径为110米的渔场横跨在43米宽的半潜船上历经81天完成近1.5万海里的行程,安全抵达挪威弗鲁湾。“海洋渔场1号”的海运极富挑战性,而其成功的意义更是非凡:突破了近海湿拖及远洋半潜船运输关键技术,充分体现了我国海工企业尖端的科研水平、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以及参与各方高度紧密的协同合作能力。(www.xing528.com)
正要下水的“海洋渔场1号”
半潜船上的“海洋渔场1号”
在挪威海域被拖航的“海洋渔场1号”
“海洋渔场1号”的横空出世填补了世界渔业装备制造领域在科研和建造方面的多项空白。该装备的研发和建造为我国大型海上养殖装备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业界积累了宝贵经验,充分显示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在大型养殖装备方面高超的制造能力和技术优势,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