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也叫“吞拿鱼”“鲔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上层水域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域,具有高度的大洋性洄游特征。
金枪鱼被誉为“海底黄金”,其肉质柔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三大营养鱼之一,备受消费者欢迎。它富含蛋白质、肌内脂肪、维生素A和维生素D,尤其富含DHA、EPA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金枪鱼中甲硫氨酸、牛磺酸、矿物质的含量非常丰富,有保护人类肝脏的功能。
金枪鱼鱼群
拥有这么多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的功能令金枪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渔业利用的角度看,金枪鱼可以分为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鲣鱼和马苏金枪鱼6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远洋金枪鱼渔业。目前,我国金枪鱼渔业的作业方式已从延绳钓发展到大型围网捕捞,作业海域已从太平洋扩展到大西洋、印度洋。
据传,以前渔夫在把捕捞到的金枪鱼运回岸上的途中,为了保证它们能活下来,会在其旁边放一些鲇鱼。鲇鱼好动,不停地摇摆。金枪鱼持续受到扰动,也跟着活动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渔夫保证了运回岸上的金枪鱼是活的。
那么,为什么要让金枪鱼活着到达岸上呢?
原因很简单。金枪鱼要靠时常保持快速游泳才能维持身体各部分能量的供给,一旦离开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其品质就会迅速下降,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让金枪鱼活着才能保证金枪鱼肉的新鲜度。
现代金枪鱼远洋捕捞作业周期一般较长,为了保持金枪鱼的新鲜度,人们往往采用冷冻加工技术来延长它们的保鲜期。因此,要吃到新鲜的金枪鱼,关键是要建立完备的“冷链”。国内远洋企业大多因为没有超低温捕捞船和有效的保鲜技术,不得不将捕获的金枪鱼直接低价出售给海上买家。(www.xing528.com)
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成为制约我国金枪鱼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内消费者的“口福”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此,水产领域的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有效提升金枪鱼的保藏、加工技术,以便让中国人的餐桌“丰盛”起来。
为了解决金枪鱼保藏与加工的技术难题,海洋类高校、研究机构及水产企业开展了产学研一体化攻关,研究生食金枪鱼质量保真技术,打造出“渔场-市场-餐桌”的全产业冷链,有力推动了我国金枪鱼企业打入国际高端市场。金枪鱼全程冷链物流保鲜技术的攻关与推广使金枪鱼逐步踏上了批量“回国”之路,缓解了以往远洋优质资源低价出售而本土加工企业“吃不饱”的局面。
“昌荣2”号就是专业从事超低温金枪鱼捕捞加工的远洋渔船,船长52米,总吨位为706吨,是海南省第一艘参与南海渔业资源探捕作业的远洋渔船。这艘渔船作业范围广,续航能力强,拥有先进的设备。“昌荣2”号主要采取延绳钓的方式捕捞金枪鱼,并将捕获的金枪鱼加工为零下60摄氏度的生冷金枪鱼,以便于人们生食。
2012年12月,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南海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海洋大学组成的探捕队伍搭乘“昌荣2”号远洋渔船从海口港起航,赶赴南海进行渔业资源探捕,其主要作业范围包括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部和南沙群岛海域。
历经两个多月,“昌荣2”号顺利完成航次任务,成功捕获了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初步掌握了金枪鱼在我国南海海域冬季洄游的规律,为金枪鱼的远洋捕捞做出了贡献。
“昌荣2”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