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大海中,远洋渔船不仅需要承担捕捞任务,还需要将渔获物保鲜,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大部分渔船一般是先将渔获物进行冷冻,待运输船到来或者靠港后才能卸载渔获物。拥有一艘既可以远洋捕捞又可以加工和经营的海上加工船,是远洋渔者梦寐以求的事情。“明开”号就满足了这些要求。
“明开”号是青岛市唯一一艘具备南极捕捞能力的远洋捕捞船,也是一艘民企投建的远洋捕捞船,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
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明开”号
“明开”号以白色为船体主色。船总长120.7米,宽20余米,高41米,容积总吨为7765吨,主机功率为5300千瓦,总排水量为1万吨,24小时满负荷作业可捕捞南极磷虾300吨,捕捞装载量可达2600吨。“明开”号具备很强的抗风能力,即使是面对10级大风,仍然可以继续作业。
“明开”号一共有9层,甲板在第4层。甲板有一个足球场大,船员和工作人员基本活动在第2层到第8层;第3层为船员宿舍,每间宿舍面积约为8平方米。
“明开”号配备有上百名船员,分布在甲板部、轮机部、加工部等部门。甲板部负责捕捞;轮机部是整条船的心脏部门,负责“明开”号的动力输出;加工部则负责处理捕捞到的磷虾、南极冰鱼等,通过流水线将其直接加工成成品。“明开”号每个航次任务时间为1.5~2年,船员们绝大多数时间在船上度过。
由于船上生活枯燥无味,几乎所有的船员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他们会通过玩游戏、打扑克、看电视剧等活动来消磨枯燥的时光。
对于从事远洋捕捞作业的船员来说,能吃到新鲜蔬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明开”号大厨介绍:“出航之后,新鲜蔬菜顶多能吃20天,之后船员们就要靠泡菜补充维生素;船上装有海水净化装备,因此淡水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船上有一点好处就是船员们可以敞开肚子吃捕捞上来的海鲜。”
“明开”号配有齐全的先进捕捞设备,驾驶室内有进口的雷达、自动操舵仪、卫星通信设备和声呐探测设备等。“明开”号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先由船员下放周长达1440米的巨型捕捞网。捕捞网被下放之后,先是由两个重达4.8吨的巨型钢铁支架撑开,形成一个宽120米、高60米的椭圆形网口,然后在船的牵引下进行海底拖网作业。(www.xing528.com)
“明开”号在作业过程中,一台声呐负责海域内的横向扫描,查看周围是否有南极磷虾;另一台声呐负责探测磷虾所处的深度。
南极磷虾生活在水深30~100米的水层中,因此“明开”号专门配备了可以调整深度的捕捞网。当声呐和雷达探鱼器锁定南极磷虾的具体位置后,工作人员可实时调整捕捞网的位置,保证捕捞量。一旦发现虾汛,“明开”号将24小时不间断作业。
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明开”号轮机室内监控动力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
“明开”号上有专业的加工车间、冷藏室、冷冻室等,其中以加工车间居多。巨型捕捞网将南极磷虾捕捞上来之后直接放入鱼槽,使其通过鱼槽进入加工车间。加工车间设有流水线,可将南极磷虾直接分拣和加工。完整的南极磷虾经过速冻运入冷库储存,不完整的南极磷虾会被磨成虾粉后再放入冷库。还有一部分南极磷虾被加工成海钓用的鱼饵,销往韩国和日本。“明开”号日捕捞量最高可达300吨,加工量可达200吨。
海上的“明开”号就是一座流动加工厂。
“明开”号除捕捞南极磷虾外,还可捕捞南极冰鱼和鲐鲅鱼。在一个航次中,“明开”号会不间断地进行捕捞、加工。当捕捞、加工的海产品到达一定数量后,“明开”号会通过运输船将加工好的海产品运送到港口,进而销售到欧美地区。
2015年2月26日,“明开”号作为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首次前往南极公海海域进行为期两年的南极磷虾捕捞作业。当地工作人员为这位出征南极的海上“勇士”举行了隆重的壮行仪式。
2015年2月28日早上,“明开”号抵达韩国釜山,30多天后到达南非开普敦港,经过短暂的加油等补给工作后到达南极磷虾渔场,展开首次作业。
“明开”号此次的南极磷虾捕捞项目有利于加速我国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实质性开发利用,在“存在即是权益”的海洋权益竞争中体现了我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实际存在,有利于树立我国在极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远洋渔业大国、远洋渔业强国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