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国海洋渔业总公司被批准恢复。1983年,国家有关领导人指出:我国要开辟海外渔场,远洋渔业在近期内要有所突破,国家对此要给予支持。
1984年11月,我国开始筹备组建第一艘远洋船队。1985年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外海、远洋的渔业资源,采取优惠政策和切实措施,组织有条件的渔船向外海发展远洋渔业。”
1985年3月11日,由“海丰824”冷藏运输船以及“烟渔619”“烟渔620”“烟渔621”“烟 渔622”“远 渔1号”“远渔2号”“舟渔629”“舟渔630”“舟渔633”“舟渔634”“闽非1号”“闽非2号”等拖网渔船组成的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在马尾港集合完毕。当天上午10时整,时任中国水产总公司总经理张延喜高声宣布:“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现在起航。”
“远渔2号”拖网渔船
马尾港战鼓咚咚、汽笛长鸣,13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船舶拔锚起航,缓缓离岸,向着西非大陆的拉斯帕尔马斯港出发……
张延喜目送即将开创我国远洋渔业新篇章的13艘船舶逐渐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心里非常忐忑。这13艘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和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以及其他船员虽然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但是之前都只限于在“家门口”打鱼摸虾,远洋经验为零。这次出征他们能否“过关斩将”、顺利抵达?对此,张延喜心中始终悬着一块大石头。
船队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在“海丰824”的带领下,经台湾海峡进入南海。在“海丰824”船长高守延和特邀万吨远洋货轮的一级船长钟长发的密切配合下,船队有条不紊地在中南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航行。1985年3月19日,船队顺利到达新加坡东锚地,进行短暂的休整补给后,准备向马六甲海峡进发。
1985年3月22日,船队起锚准备进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这里地形复杂,海流湍急,天气恶劣多变。船队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后,正好赶上阵雨。当时,电闪雷鸣,风狂雨骤,海上涌起了惊涛巨浪。此时,所有人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仔细听着钟长发船长下达的指令:
“注意,前方是一拓浅滩!”(www.xing528.com)
“左舵五!”
“前进四!”
…………
在钟长发船长的指挥下,其余12艘船只跟着“海丰824”依次顺利通过危险区域,驶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
进入印度洋后,部分船员生病、“舟渔630”离合器损坏……一系列紧急情况考验着船队。他们用勇敢和智慧将问题和困难一一化解。
1985年4月29日,中国船队抵达西非海域,将飘扬着五星红旗的12艘渔船和1艘冷藏运输船停靠在拉斯帕尔马斯港,开启了我国远洋捕捞的篇章。
拉斯帕尔马斯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