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分析法存在于马克思经济学中。但是必须看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有原则的区别。
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化,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没落,庸俗经济学应运而生,一些资产阶级学家放弃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使用的理论分析方法,而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法国的古诺在他的《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1838年)》中首先应用微积分来进行经济分析,德国的戈森在他的《交换规律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准则(1854年)》中也应用若干数学方程,他们是数理学派的先驱者。数理学派作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他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和意大利的帕累托。他们用数学方法来表述、研究和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数理方法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数理经济学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边际效用(即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决定着价值的大小和商品交换的比例。杰文斯用他的“交换方程式”,瓦尔拉用他建立的“一般均衡论”来论证交换中买卖双方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用即最大满足。这种崇奉数量分析的理论思潮,旨在反对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主要任务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为了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摆脱古典经济学在一定范围内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内在联系的传统格局,回避对矛盾越来越尖锐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20世纪以来,这种把数量分析方法作为基本方法的情形,越来越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共同趋势,如3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学就在经济学界风靡一时,成为西方经济学讲坛的最时髦的理论。
在这里,有必要就怎样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问题,进行一些研讨。(www.xing528.com)
经济分析的数量化乃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我认为,西方经济学中加强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的意义、作用有着许多不同的情况,应该具体地加以分析。大体说来,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使用数量分析法的目的有下列两个方面:一是用来回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把经济学引入深邃的数学的迷宫,使经济学成为无害的数学游戏,以现代经济学中的“高深”的数学分析工具来贬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二是用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过程的运行机制,发现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资产阶级国家能够采取有根据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调节措施来影响、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缓和再生产中的生产危机,以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