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材的优化增强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材的优化增强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它的任务在于阐明和揭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有社会主义各国的特色。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更有必要从理论上充分表现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特色。要使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真正地体现出中国特色,决不能采用一般原理加中国例证的方法。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材的优化增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精神,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绘制了有科学根据的蓝图。它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观念,以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的概念和命题,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目前,我国城乡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健康和深入地发展,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的结构日益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在崭新的运行机制下欣欣向荣地发展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逐步地成为生活中的现实。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分析、研究和从理论上表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用以指引人们自觉地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武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和推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在分析阐述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与规律、体系结构、经济范畴的逻辑顺序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做出了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还存在反映苏联经济模式的斯大林传统理论观点的影响,如有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范畴和重要经济规律的理论阐述,就未摆脱回避价值概念和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市场机制的自然经济论;在构筑与安排经济规律体系时,机械、排队的形而上学的格局仍然存在;不少教材甚至未能根本突破苏联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老框框。由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不能科学地反映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结构和运动规律,这就决定了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的改革绝不能是一些小修小补,而必须是十分深刻的改革和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经济理论所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这里,只就如何增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的中国特色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它的任务在于阐明和揭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但是,一般寓于特殊,共性要通过个性来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总是要通过各个国家的具体形式才能得到体现。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都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在揭示与阐述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规律时,要着眼于表现一般规律作用所由以实现的具体形式和表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国别与民族的特点,而不能停留在对几条一般规律的空泛无物的论述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有社会主义各国的特色。创建各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这既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正确道路。

我们当前面临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更有必要从理论上充分表现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特色。我国原有的政治经济学的一大缺陷是中国特色不浓,没有真正做到从中国的经济关系的实际出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再上升为理论,得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概念、新原理,因而未能构筑出以中国国情为背景的、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

例如,就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所有制理论来说,合作制经济的新形式——家庭联产承包,几经人们呼吁才迟迟地进入教材中理论的殿堂。但对这一合作制经济的中国式的论述也是较为粗糙的,有的教材中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仅仅给予短短数段的篇幅。而对于这一崭新的、较为复杂的、具有过渡性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内在结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必然性的分析,则是十分薄弱的;对于联产承包、联合劳动、双重经营、双重占有、包干分配等新的经济范畴,也尚未做到在理论上予以充分的分析和论证,使之成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重要范畴。此外,对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民所有制的理论分析,可以说尚处在启蒙阶段。对这一全社会占有制的中国式的新形式的性质、特点和产生的必然性等问题,不仅尚未做出有说服力的阐明,甚至还缺乏进行理论阐述所必要的经济概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因而可以说反映僵化体制的传统的简单化的全民所有制概念仍然在禁锢着我们的学术思想。现有教材中有关所有制理论分析的另一缺陷是缺乏对城乡的其他多种经营形式,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承包、租赁经营(租给集体、租给个人)、股份制等的占有关系的十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对于各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包括人数不同的各种雇工经营)往往是语焉不详,而对于业已在城乡经济生活中大量地和较为普遍地萌生的新的合作制占有形式,则更少进行深入的论述。除了所有制方面的问题,其他方面的状况也大体差不多。

上述情况表明,尽管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取得了进展,但是尚未做到在理论(概念、规律、结构)上充分地完备地反映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新的经济关系的实际,因而还存在不少架空的抽象分析,来自书本但脱离国情的、内容贫乏的一般规定。这种情况也表明,在理论研究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打破陈旧的、停滞的、僵化的观点,进一步使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地相结合,仍然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建设的根本问题。

要使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真正地体现出中国特色,决不能采用一般原理加中国例证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论体系(概念、规律、结构)要充分地反映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实际。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彻底清除现有教材中的社会主义产品经济论的影响,使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为基础。(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地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科学命题。这一理论命题标志着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我国的国情表明,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后,在所有制领域还存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样性(包括个体的、半社会主义性质和其他带有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所有制结构;就社会主义公有制来说,还存在着全民、集体和多样的联合所有制;而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来说,也还不是完全的全社会所有制,还带有某些局部占有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相互交换活动要以等价为基础。这也就决定了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对象性,因而是商品。而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基本单位的企业,也就是相对独立的或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可见,生产的商品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本质特征,商品生产所固有的价值规律也就必然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并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的基础性规律。而作为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的市场机制,也同样必然成为支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活动的内在的杠杆。当然,劳动产品的商品性、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机制等,都是受到公有制的制约和带有社会主义的新特征。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点就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依靠与发挥市场机制力量而自行运转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身固有的特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说,在我国原先的僵化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下,由于人们按照产品经济的规律来管理经济活动与过程,从而阻抑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转,使其内在的机制不能有效地发生作用,那么,经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人们采取了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和规律要求的一系列正确的、新的管理方法、政策和措施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就真正地转上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越来越顺利地运转和显示出它的生机勃勃的力量。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以一个科学的与完备的理论形式与逻辑体系,来反映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日益丰满和日益完备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在改革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时,应该把价值范畴作为基本范畴,把价值规律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基础性的规律。

只要还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范畴就是有效的经济范畴。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性就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本质特征,因而价值范畴就仍然是从理论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范畴,它是认识社会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的活动机制,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机体的运动规律的重要思维工具。因此,在革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时,充分重视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把价值范畴作为建立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体系的基础,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作为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形式的主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曾经提出:过去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在长期流行的自然经济论的思潮影响下,把价值范畴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例如,只是将价值范畴使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阐述,而几乎所有其他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作用形式的表述都是与价值范畴脱钩的。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在分析阐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时,实际上更多的是以产品经济中的实物性范畴为基本范畴,或者在分析某些领域的生产关系与运动规律时,采用价值范畴,而在论述其他领域的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时,又主要地凭借实物性范畴。这种方法,由于缺乏统一的基本经济范畴,就使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缺乏内在的连贯性。显然,忽视价值范畴,崇奉实物关系,这样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不可能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商品关系不是正在萎缩或即将消亡,商品生产还将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商品货币关系还将进一步发达和复杂化,这就决定了价值范畴也将越加多样化和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因此,我们需要有足以表现社会主义生产领域、交换领域、分配领域的商品关系的各种价值范畴。特别是还需要寻找适合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发展,而必然要产生的一些新的价值关系的新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范畴体系的基础上,联系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进行探索和创造,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社会主义经济范畴体系,我们就能获得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就能更充分地认识与阐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这样也才能完成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任务。

总之,如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能突破传统观念,确立起一系列反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抛弃规律排队的传统理论体系,建立起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的和抽象的范畴为基础的,井然有序的和一步步向具体上升的范畴体系和经济规律序列,那么,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就能更好地从理论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结构和运动规律,从而提高它的科学性,并大大地增强它的中国特色。

【注释】

[1]原载《红旗》1985年第1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