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等诸多问题。一是能源、土地、水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三大瓶颈。二是环境恶化威胁城乡居民健康安全。五是灾害频发考问政府执政能力。新世纪以来,虽然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开始进入城市规划视野,但尚未成为主导思想。在一些城市,污染行为的惩罚机制不健全,排污费数量不足以补偿污染对环境的损害,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等诸多问题。一是能源、土地、水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三大瓶颈。二是环境恶化威胁城乡居民健康安全。三是交通拥堵降低城市运行效率。四是大拆大建割裂城市历史文脉。五是灾害频发考问政府执政能力。

上述问题的产生固然与我国人口基数、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更主要是与城镇建设指导和相关制度安排有关。

一是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长期以来,许多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和载体,城市现代化等同于城市工业化,城市规划首先应满足城市经济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城市规划的主要使命就是保障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提供更多的物质空间。新世纪以来,虽然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开始进入城市规划视野,但尚未成为主导思想。

二是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没有理顺。资源环境使用成本过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没有形成。比如,目前我国城市供热、供水和供电带有很浓的福利性质,热、水、电的定价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不利于这些资源能源的节约使用。环境成本过低也使得城市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在一些城市,污染行为的惩罚机制不健全,排污费数量不足以补偿污染对环境的损害,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www.xing528.com)

三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在分权体制下,城市政府作为国家权力代理人,有着城市规划行政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在分权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权力监督机制,上级政府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和政绩考核实现对下级政府的监管,而缺乏在立法、司法和财政手段上的创新,这就为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是城镇规划建设缺少制衡力量。城镇规划和建设本来应该由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公众作为城镇的生产者、建设者、消费者和保护者,在捍卫城镇共同利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实的城镇规划建设,反映公众参与、社会和谐的内容较为匮乏,未能在规划方案的制定、实际的建设推进过程和后续的监督监控中吸纳广泛的公众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