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

探索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村改革序幕正式拉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农业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索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

1978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村改革序幕正式拉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原有农业现代化内涵基础上,加入农业布局合理、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农工商一体化等内容。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农业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1985年,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取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并向统购统销体制这一计划经济时期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发起冲击。1987年,全国试行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中国农村经济开始步入了市场经济轨道。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1993年,家庭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成为一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同年,中央决定农村耕地的承包期在原有15年不变的基础上再延长30年不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私人投入长期不足的问题。

在这一时期,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向纵深开展,各种以家庭承包为基础、适应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要求的农业产业化形式大量涌现,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经济运行的组织化程度、有序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适合市场经济的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逐步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下农村经济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