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2470家,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企业。全国有股民1.6亿户,涉及家庭成员近5亿人,城镇绝大多数家庭都有股票或基金投资。过去6年,上证综指从6100多点下跌到2000点左右,蒸发掉市值约25万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国GDP的二分之一,上市公司股东和居民的金融资产缩水在一半以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企业投资能力受到明显制约。由于股市低迷,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机会显著减少,融资金额明显下降。非上市企业的估值水平也相应降低,很多投资者倾向于收购存量资产而不是新增投资。不仅如此,股价的持续下跌还减少了股东可抵押物的价值,大幅降低了他们从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能力。这些情况都明显削弱了民间投资的意愿。
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但6年以来,股市大幅下跌,使2/3投资者的金融资产缩水一半以上,缩水总量达10万多亿元。一般来说,居民消费倾向与财富的变动高度相关。居民金融资产缩水,造成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在居民收入长期保持10%以上增速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从2007年的16.8%,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2.7%。股市下跌造成的负财富效应是重要原因。
民怨长期累积酝酿社会风险。在股市下跌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他们占中等收入家庭的大多数。6年来,类似于中国石油从上市时每股48元下跌到现在不足8元的例子,在资本市场上遍地皆是。每一个投资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一次股市下跌,都牵动着数亿老百姓的心。有经济学家评论,中国股市已消灭了一大批中等收入阶层。这种情况既损害了民生,又助长了群众的不满情绪,长期积累势必会影响社会稳定。(www.xing528.com)
造成资金流向严重错配。我国居民可选择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银行理财产品和股市。股市长期低迷和股民大幅亏损,迫使大量资金流到房地产投资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成为房价居高不下、银行表外业务不断膨胀的重要原因,加剧了房地产调控的难度和金融风险。
制约经济结构调整。股市长期下跌,弱化了其直接融资功能,迫使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商业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一般比较保守,大多倾向于贷给有实物抵押的行业,如房地产、传统制造业等。而股票市场相对比较进取,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高科技、信息、服务、环保等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不会钟爱产能过剩行业。股市低迷限制了资本向优势产业配置,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
成为唱空中国经济的依据。在全球四百多年的资本市场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经济负增长、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极端情况下才出现过高达70%的股市跌幅。而中国在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金融稳定的情况下,居然也出现股市下跌超过70%。对此,有的海外专家用中国经济增长数据不真实来解读,有的国际评级机构趁机调低我国信用评级,有的境外媒体借此唱衰中国,攻击我政治、经济制度。这些情况严重扭曲了中国国际形象,形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