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供给管理 促进经济稳增长

实施供给管理 促进经济稳增长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需求管理,也应当拓展宏观管理思路,丰富宏观调控手段,实施供给管理措施。二次大战以来,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各国宏观政策的基调是需求管理。单纯进行需求管理,一般可以较快地收到短期效果,但也会带来长期不良影响,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稳增长要求,建议在继续实施需求管理的同时,研究实施以下供给管理措施。

实施供给管理 促进经济稳增长

马传景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势头不足,除了由于国际国内需求增长减缓,也源于供给或生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需求管理,也应当拓展宏观管理思路,丰富宏观调控手段,实施供给管理措施。

从供给方面来分析,目前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是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效益降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近年来,除了工资、土地、环保等方面成本快速上升,我国流通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企业财务成本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在企业融资成本高达8%~10%,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18%以上,比国外高一倍左右。由于成本持续提高,现在一般制造业利润率在5%左右,白色家电、服装玩具等行业利润率只有2~3个百分点,人民币略有升值,出口产品往往零利润甚至赔钱。由于利润微薄或没钱可赚,有的企业宁愿停产半停产,一些外贸企业有订单也不愿接。

二是税费负担仍然过重。单就税率而言,我国企业平均负担不算最重,但是加上各种费用,企业负担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技术供给不足。过去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大,产业形态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需要的技术在国外属于成熟技术或即将淘汰的技术,可以很方便地从国外引进。现在我国产业形态与国外越来越接近,我们也在搞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飞机制造等,我们需要的技术是国外正在使用的技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越来越困难。同时国内技术创新体系不合理、政策不完善、考核办法不科学,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不多,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的需要,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现在一些大企业并不缺钱,而是没有好项目,缺乏新的业务成长点。

四是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不完善,影响了社会创业活力和企业发展动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进改革所产生的制度红利已经释放差不多了,现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社会创业积极性和企业发展活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择业时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业趋之若鹜,自主创业热情降低,以及投资移民数量快速增长,都说明现行体制机制对创业和企业发展激励不够,社会创业环境、企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五是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紧张。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这些年货币供应也一直比较宽松,按说企业不应该缺资金。但事实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融资成本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业发展理念、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没有真正转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以及税收、收入分配等相关政策导向客观上不鼓励、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或在金融部门内部空转。另外,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聚拢了大量资金,用来造新城、盖楼堂馆所,建设面子工程,也是造成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

六是产品质量和安全没有保证,影响了国内产品需求扩大。由于技术水平低、监管不严、标准落后、质量管理有所放松等原因,我国不少工业产品质量不稳定、不过关、不安全,导致大量需求外流。最典型的是婴幼儿奶粉,屡次发生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失去信任,不惜花高价购买进口奶粉,既造成需求外流,也对国际市场造成很大冲击和不良影响。

二次大战以来,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各国宏观政策的基调是需求管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下行期间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也主要是通过财政货币手段刺激需求。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既可以从需求方面加以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实施政策影响,还可以从需求、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干预。单纯进行需求管理,一般可以较快地收到短期效果,但也会带来长期不良影响,总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经济滞胀和我国2008年危机后采取的刺激需求措施,就是例证。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上台后,面对经济滞胀困局,实施了经济复兴计划,采取了诸如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加速企业折旧、稳定货币供给量、放松政府对企业的限制和干预等供给管理措施,迅速扭转了滞涨局面,实现了里根以及克林顿任期内较长时期的持续繁荣。无独有偶,撒切尔夫人在任期内也采取了类似措施,比如将最高税率由82%降低到40%,促进了英国经济繁荣。(www.xing528.com)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稳增长要求,建议在继续实施需求管理的同时,研究实施以下供给管理措施。

一是适当降低实体经济所得税税率。里根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减税。减税政策的核心理论根据是“拉弗曲线”,即在一定区间内,适当减税会造成实际税收的增长,过度征税会造成实际税收的减少。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适当减税将会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税源增加。同时,从支出角度看,我国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是有空间的。目前政府行政开支中浪费现象仍然严重,通过严格贯彻“八条规定”,完全可以大大压缩政府行政开支。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会发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财政支出也存在着惊人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比如近年来各地动辄投入几百亿元用来建设新城,极尽豪华和阔气,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多大推动作用;动辄投资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建设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一年也没有几场演出和比赛;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论坛和这样那样的“节”不计其数,多数哗众取宠,劳民伤财。我们完全可以少搞点面子工程,从而少向企业收点税。

二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特别是融资成本。我国目前银行存贷差在3个点以上,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平均1~1.5个点的水平。这两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十几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实现利润的一半以上,社会上批评很多。这种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应当改变。建议下决心至少把银行存贷差降低一个百分点,使实体经济有利可图,也帮助企业渡过当前的难关。同时,建议在2012年国务院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采取推进流通业发展、降低流通成本的措施。

三是扩大企业技术来源。一方面,要通过外交努力,努力争取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督促西方国家放宽对我技术禁运,使企业更多获得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并购国外具有技术专长、家族式中小企业,扩大国外技术来源。第三,要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市场发现和支持具有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前景的研发项目。第四,要整合工业研发力量,完善对科研型企业的考核办法和税收政策,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满足工业发展对关键共性技术的需要。

四是确保企业资金需要。要进一步明确规范银行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加强金融监管,使银行真正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要严格控制资金过多流向房地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控制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规模,防止大量资金继续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

五是优化创业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和对企业的限制、干预,加大资金和税收支持,优化创业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围绕需要解决的重要体制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是一个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今后要提供良好制度供给,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应当继续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化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使制度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应下决心把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一大步,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扩大国内产品市场。应加强质量监管,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技术,确保产品质量。要加强标准制定和修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尽量采取国际标准。要重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把准入门槛,严格添加标准,严惩不法行为,向消费者提供放心食品和药品。建议国务院择机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出台有关文件和政策措施,对加强质量工作做出部署。

2013年7月5日

(马传景 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