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其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从管理的协调作用方面来说,管理是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从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作用来说,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行为必须与政策相一致。政策是指用来影响产业行为的规则或程序。它是立法者或立法机关为了指导某产业而施加于其上的规定或边界。而管理则是在规制获得通过后进行监督或管理的行为。
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是政府机构为了保护消费者,并确保转基因产品在生产、处理、贮藏、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均能保持安全、卫生及适于人类消费,确保其符合产品安全和质量要求而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或行业制度,管理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由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实施的强制性行动来规范转基因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的一切标识活动,其目的旨在增进社会福利,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产品,保护其利益,进而维护公共健康和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标识管理政策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活动,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确保从生产、处理、储存、加工直到销售的过程中食品安全、完整并适于人类食用,同时按照法律规定诚实而准确地贴上标签。”[7]
政府制定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后,国家职能部门对转基因产品生产、流通中的企业行使转基因产品标识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对转基因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日常监管;实施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查处不按规定标识转基因产品的违法行为;对公众进行必要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教育等。
2.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的内容
具体来看,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的法规建设。
2000年1月,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和地区在加拿大签署了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明确规定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有知情权。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进口国可对其实施安全评价与标识管理。但由于受生物技术发展历史、发展水平、经济利益、公众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对转基因产品形成了不同的态度及政策。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法规的建设,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国际生物技术产品安全管理准则,不断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法规。
第二,加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
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主要是在诚信基础上的文档保存管理,以标签标识的形式体现。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确定标签的种类。目前,世界上与转基因产品相关的标签有3类,第1类是转基因产品强制标签;第2类是转基因技术强制标签;第3类是转基因产品自愿标签。二是确定标注的范围、转基因成分的阈值及标注的方法。三是确定标签的申请程序。四是保证标签管理有效执行的措施[8]。(www.xing528.com)
第三,加强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
转基因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产品的安全产生影响。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各个环节,及对产品中转基因含量的多少加以限制,都需要有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目前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蛋白质水平的检测,另一类是核酸水平的检测。20世纪80年代末期基因芯片技术的问世,使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应该尽快完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检验技术,特别是定量检测毒性和过敏性的技术,及时提供准确的研究结论,从而在技术上保证转基因产品标识的科学性。
第四,加强严格的规范化的监管流程和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建立执法机构,确定检测机构,建立一套可以执行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政府部门要开展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执法检察,食品卫生和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启动对转基因产品标识的专项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主管部门按规范要求执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特别是外源基因如果来自于容易引起人们过敏的生物,如鱼、虾类,很可能在最终产品中表达出让消费者过敏的蛋白质,必须在标签中清晰标注出可能致敏性生物,以免特殊人群食用后发生过敏反应。对未执行标识制度的企业、部门进行曝光、查处。
第五,实施可追溯制度。
通过加强转基因产品安全的技术体系建设,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产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如实标识每一环节的信息和落实每一环节的责任主体,为可追溯制度的实施奠定基础。在追溯制度设立方面,国家应建立统一的转基因产品标识的数据库和识别代码系统,对生产和销售的整个商业链条实行全程监督。一旦发生转基因产品安全事故,可立即调查并确定转基因产品的来源地、事故波及的范围、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以及确认事故责任的承担者。
第六,对公众进行必要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教育。
转基因技术所属的分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学科,研究的对象微观(DNA,蛋白质等)、抽象,需要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其技术原理,所以公众不易了解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转基因产品的安全又是一个关系全民健康的科学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政治及经济等问题。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的宣传力度,使生产经营者、销售者按规定标识转基因产品,使居民对转基因产品能够做到真正的知情选择。
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产品就是生物技术的产物。近十余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扶持转基因产品的发展,把转基因产品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2005年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曾就转基因问题发表了一份长达79页、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人类健康与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研究》的报告。其中第24页明确写道:“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风险评估,它们并不比传统的同类食品有更大的风险。”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科技,发展也才几十年的时间,虽然经过了反复和多次的实验来证明其安全性,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短,有些潜在的风险可能是现在的科技还无法检验出的。由于技术的双重性,转基因技术除了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难题之外,还有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似乎是无限的,但有人认为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应该制定国际统一的、科学的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来指导人类的行为,而且现在就必须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