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流通”是货币和“仓储物资”在“社会供给者集团”和“社会消费者集团”之间进行周转流通的经济过程。
“社会消费者集团”通过从“社会流通”处所获得的消费品构建了自身的“维生物资通道”。而“维生物资通道”释放“汇总效用时间”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由全体消费者的“维生物资通道”构成了“社会消费者集团”的总“维生物资通道”。该总“维生物资通道”释放“汇总效用时间”的过程,就是“社会消费”。
“社会消费者集团”只能从“社会流通”处获得“消费品”。一旦“社会流通”的过程受阻,则就无法获得构建“维生物资通道”的“消费品”。所以能否从“社会流通”处获得“消费品”则就成了“社会消费”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
(二)
而人们必须首先获得分配额度,然后才有资格从“社会流通”处获取“消费品”。所以能否获得“分配额度”就成了“社会消费”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所谓的“分配额度”在“远古部落时代”是“部落首领”所认可的“社会库房”提货单,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则就是“货币”。所以说“社会分配”可以严重影响“社会消费”。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社会消费者集团”手中可能早已储存了足够多的“货币”。对于一个富翁来说,挣钱的多少并不影响其日常消费。如果有人想试图通过阻断富豪的财路来影响其消费水平,那就错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富豪们的“消费水平”不会因为暂时的生意困顿而发生缩减。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任何人都会有一定的储蓄。这个储蓄会保障人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固有的消费水平。“社会分配”出问题的时候,“社会消费”不会立竿见影地受到影响。同理,人们的“消费水平”,会有一个惯性问题。当人们手中突然多了部分钱时,也不会立即大手大脚地花掉,而多数会选择将一部分钱储存起来,用于日后的消费。那些试图通过发钱而扩大“社会消费”的政策,多数情况下是无用的。那些试图通过“货币放水”而拯救经济的政策,是事倍功半的。
所以虽然“社会消费”会受到“社会分配”的严重影响,但是那些希望通过调节“社会分配”而调节“社会消费”的做法都是有问题的。
这样就会有一个结论:“社会分配”无法有效制衡“社会消费”。当然,那些通过“社会分配”而作用于“社会消费”的力量,也是无法有效制衡“社会消费”的。“社会流通”通过作用于“社会分配”而作用于“社会消费”的力量是无法有效制衡“社会消费”的。
(三)(www.xing528.com)
同前面几个制衡关系一样,虽然有些“经济活动过程”无法通过“社会分配”而制衡“社会消费”。但是并不代表不能够通过自身力量,独自制衡“社会消费”。
“社会需求”由“社会消费”产生,所以“社会需求”无法反过来制衡“社会消费”。显然,人们不会因为自己需求变大而缩减消费。
“社会供给”也无法制衡“社会消费”,因为人们所需要的消费品,并不是直接来源于“社会供给”,而是来源于“社会流通”。一个商品,即使制造该商品的“社会供给”非常弱小,但是只要社会上有众多的库存,则消费者依然可以轻松获得该商品。
“社会供给”所制造的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会有一个滞后效应。这导致“社会供给”无法有效制衡“社会消费”。
那么就只剩下“社会流通”有通过自身力量制衡“社会消费”的可能了。
(四)
很显然,“社会流通”的作用在于将“社会供给者集团”所生产的“仓储物资”转运或流转到“社会消费者集团”手中。消费者想获得“消费品”,则必须通过“社会流通”的运转。
没有超市、没有市场、没有物流、没有银行,则就算消费者再有钱、再有消费欲望,则依然无法获得“消费品”。例如人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或者深山老林里工作,就算每天挣1亿元人民币,也无法消费掉任何“送不到身边”的消费品。
再例如,一个社会再富裕,但是一旦遇到大规模的交通阻断或仓储商品毁灭的极端事件,则立即会陷入危机。一场大雪,就足以造成物价的飙涨。
所以只有“社会流通”能够有效制衡“社会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