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通过社会需求制衡社会流通?

如何通过社会需求制衡社会流通?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社会需求”不可能通过制衡“社会供给”来最终制衡“社会流通”。所以只要“社会需求”不再增长,则“社会流通”就会逐渐平复。这就是缩减“社会需求”控制“社会流通”的明显例子。当“社会供给”产生了太多的产品,而无法进入“社会流通”时,我们称之为“流通不畅”。至于“社会分配”“社会消费”则它们都是“社会流通”所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过程”,它们无法反过来制衡“社会流通”。

如何通过社会需求制衡社会流通?

(一)

社会流通”是“仓储物资”及“货币”在“社会库房”及其账簿体系中周转流通活动的总称。有“仓储物资”和“货币”的流通(币货流),才会有“社会流通”。一旦“仓储物资”和“货币”的流通(币货流)停止了或者消失了,则“社会流通”也就随之消失了。

“社会需求”出现时,“社会流通”中还不存在。只有当“社会供给”将“仓储物资”交给“社会仓库”时,“仓储物资”开始在其中流通,“货币”也同步在其中流通,这时“社会流通”才会出现。所以是“社会供给”导致了“社会流通”的出现,而不是“社会需求”导致了“社会流通”的出现。

但是“社会供给”一旦将人们需要的消费品制造出来,则必然需要将其提供给“社会库房”。毕竟“社会供给者集团”不需要其所制造的消费品(“社会供给者集团”只需要“劳动力”,不需要消费品)。

其所制造的消费品只有一个去向,那就是交给“社会库房”换取收入。没有一个“社会供给者集团”是为了制造消费品然后囤积起来自己欣赏的。他们比谁都更急切地渴望早点交给“社会库房”。他们渴望“社会流通”更加快速,资金周转更加快速,也渴望流通的价格越来越高。所以“社会供给”根本无心、无力制衡“社会流通”。

(二)

“社会需求”通过诱导“社会供给”而产生“社会流通”。可以说没有“社会需求”就没有“社会供给”,也当然没有“社会流通”。但是“社会需求”不可能通过制衡“社会供给”来最终制衡“社会流通”。原因依然是“社会供给”本身都无力制衡“社会流通”,那么那些通过对“社会供给”施加影响力的力量,当然更无法通过制衡“社会供给”而制衡“社会流通”了。但是这同样不能说明“社会需求”不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制衡“社会流通”。(www.xing528.com)

我们知道:有人到商店买东西,商店才能将商品销售出去。商店将商品销售出去后,才会从供应商手中进货。没有人买东西,则自然不会到供应商手中进货。虽然商店可以在没有将商品销售出去时,就继续从供应商手中购买商品,以增加库存。但是显然任何商家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库存,占有自己的资金。当库存和销售达到一定比例后,则“库存”就不会再增加了。如果长时间没有人到商店购买此商品,则商店就会立即停止从供应商手中进货了。实际上只要商品滞销,则商店就会停止进货。所以只要“社会需求”不再增长,则“社会流通”就会逐渐平复。无论原先“社会流通”中有多么汹涌澎湃的“币货流”,一旦“社会需求”消失,则立即陷于沉寂。

中国楼市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每当政府限购政策出台“社会需求”受到抑制时,则曾经不可一世的楼市交易马上冷清起来。股市、投机市场都有明显的例子。想控制市场过热,通过加税、控制原材料供应(土地供应)、增加交易难度,都无法产生明显效果,甚至是火上浇油。例如通过增加交易环节的税费来控制房价的飙升,结果事与愿违,房价不但不降,反而因为加税的政策而更加高昂。但是通过抑制需求的政策,例如限购、限贷等政策,就可以立竿见影产生效果。这就是缩减“社会需求”控制“社会流通”的明显例子。

(三)

我们认为“社会流通”是否顺利,并不在于“社会供给”能力。人们生产再多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够销售出去。无法销售出去,则无法进入“流通领域”,也即无法进入“社会流通”。

当“社会供给”产生了太多的产品,而无法进入“社会流通”时,我们称之为“流通不畅”。就如我们腹胀、胃满,就算牙口再好也无法吃进去东西了。“社会流通”若要顺利运转,并不在于能否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只要需求旺盛,则就会流通顺畅、供需两旺。一旦“需求萎靡”,“社会流通”就会停滞,最终导致“社会供给”停顿。所以我们说“社会需求”严重制衡了“社会流通”。

至于“社会分配”“社会消费”则它们都是“社会流通”所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过程”,它们无法反过来制衡“社会流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