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过程之间的促进关系简述

经济过程之间的促进关系简述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五个经济运行过程”为“货币”和“商品”提供了运动的空间,并通过“社会库房的账簿体系”全程记录了两者的运动轨迹。对于经济体来说,社会成员的“消费过程”集合成了庞大的“社会消费过程”,即——“经济运行总图”中的“社会消费”。而只能简单描述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运动传导机制[1]。两次分配过程共同构成了“社会分配”。

经济过程之间的促进关系简述

经济运行总图”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经济运行全景图。我们通过“经济运行总图”能够直观、全面地观察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全过程。

其中,“货币”和“商品”,是图中五个经济运行过程之间的纽带。同时“五个经济运行过程”为“货币”和“商品”提供了运动的空间,并通过“社会库房的账簿体系”全程记录了两者的运动轨迹。

该“经济运行总图”中共有五个经济运行过程。它们分别是“社会需求”“社会供给”“社会流通”“社会分配”“社会消费”。虽然在图中我们能够看到,“货币”和“商品”在它们中间不停地流转、穿梭。但是我们知道宇宙中没有“永动机”。所有的运动,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初始力量推动,然后才能产生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摩擦力和熵损耗,则就需要有一个不断施加推动的力量进行驱动,才能够保持运动的持续进行。

就如汽车运动需要发动机不停地提供动力一样,也如人体的血液循环需要心脏不停地“泵血”一样。“货币”和“商品”在“社会需求”“社会供给”“社会流通”“社会分配”“社会消费”之间不停地运动、穿梭,同样需要初始动力和后续的持续推力。

那么“货币”“商品”在五个经济过程之间穿梭的“初始动力”是什么?这个“动力”来自哪里?如何能够持续推动“货币”和“商品”在经济体内部不知疲倦地运动?并且,这个动力是如何推动“货币”和“商品”在五个经济运行过程之间运动、穿梭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面需要解决的。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再一次回顾“维生物资通道”概念以及“汇总效用时间”构成图。参见图14-9所示:

图14-9 维生物资通道“汇总效用时间”构成图

我们知道,在一个时间段内构成人们“维生物资通道”的所有消费品所释放的“效用时间”必须能够涵盖整个周期。衣服、食物、住房、车子都必须达到该时间段的“时长”,这样才能保证人们获取相应的“生存时间”并保持原有的“生存质量”。

但是我们也知道单个衣服、食物、住房、车子的“效用时间”长度并不相同。食物只能放一天、衣服只能穿几个月、车子只能开几年、房子能够住半辈子。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构成“维生物资通道”的消费品,必然需要补充。这是毋庸置疑且必然发生的事实。

而这个随着时间推移导致构成“维生物资通道”的部分“消费品”报废的过程,就是“消费过程”。对于经济体来说,社会成员的“消费过程”集合成了庞大的“社会消费过程”,即——“经济运行总图”中的“社会消费”。

很显然,时间会不以人的意志而逐渐推移,导致人们的“维生物资通道”也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损耗”。而这个损耗“维生物资通道”的过程,同时也是“维生物资通道”为人们提供“生存时间”的过程。这就是“社会消费”。

显然,“社会消费”是在时间的推动下,而不得不启动的“经济过程”。因时间一刻不停地消逝,于是“社会消费”也不得不随之一刻不停地运动。这个随着时间推移而不停运动的“社会消费”就变成了经济体运行的动力系统。“货币”和“商品”正是在“社会消费”的推动下,而触发了“经济运行总图”中的往返运动。

“经济运行总图”中运动的初始动力找到了。那么下面的运动链条就相对容易解决了。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不能详细地论证各个运动链条的运行机理。而只能简单描述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运动传导机制[1]。具体传导机制如下所述:

1.“社会消费”是人类社会成员耗费“维生物资通道”的“汇总效用时间”的过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最终消费品”的“效用时间”耗竭,于是人们的“维生物资通道”出现了漏洞。这时就会产生弥补漏洞的需求,而当这种需求具有货币支付能力时,就构成了“有效需求”。所以:“社会消费”导致(或产生)了“社会需求”。

2.“社会需求”出现后,就会向“社会流通”发出“有效需求”的信号。“社会流通”将这种“有效需求”的信号传递给“社会供给”。于是生产启动,“社会供给”发轫,整个经济体开始动了起来。所以有:“社会需求”导致(或产生)了“社会供给”。(www.xing528.com)

3.“社会供给”产生后,“社会流通”接收了“社会供给”所生产的“仓储物资”。“仓储物资”开始在“社会库房”中流转。于是“社会库房”及其账簿体系启动了起来,这就是“社会流通”。所以有:“社会供给”导致(或产生)了“社会流通”。

4.“社会流通”发轫后,“社会库房”必须对“社会供给集团”进行补偿,否则“社会供给集团”无力持续提供“社会供给”。于是将那些从“社会消费者集团”手中经由“社会需求”所流入的“货币”,就会分配给“社会供给者集团”。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分配”的过程。

从“社会流通”领域所获得货币的过程,是“一次分配”的过程。然后“经济组织控制人”通过对“劳动力”的购买,启动“二次分配”,并最终将“货币”分发到所有劳动者手中。两次分配过程共同构成了“社会分配”。于是“社会分配”的起点就是“社会流通”所提供的“货币”。所以“社会流通”导致(或产生)了“社会分配”。

5.“社会分配”产生后,“货币”到达了“劳动者”手中,劳动者是家庭里的顶梁柱。而所有人类家庭都实行“类共产主义制度”,家庭成员的收入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收入,我们称之为“家庭收入”。妇孺老弱都是某些特定家庭的成员,一个家庭中只要一个人有收入则等于所有家庭成员都有收入。于是所有消费者都会因“家庭收入”而获得“货币”收入。

当“社会消费者集团”获得“社会分配”的“货币”收入后,就可以从“社会流通”领域获得“最终消费品”,并利用这些“最终消费品”的“效用时间”构建自身的“维生物资通道”。当“维生物资通道”开始释放“汇总效用时间”时,“社会消费”就开始了。没有“社会分配”所产生的“货币”,“社会消费者集团”就无法建立起自身的“维生物资通道”,也就无法“消费”,即不导致“社会消费”出现。所以有:“社会分配”导致(或产生)了“社会消费”。

图14-10 经济运行促进关系总图

于是我们就有了如下链条:

1.“社会消费”导致(或产生)了“社会需求”

2.“社会需求”导致(或产生)了“社会供给”

3.“社会供给”导致(或产生)了“社会流通”

4.“社会流通”导致(或产生)了“社会分配”

5.“社会分配”导致(或产生)了“社会消费”

即:“社会消费”“社会需求”“社会供给”“社会流通”“社会分配”“社会消费”构成一个封闭环。以致永不停歇地运转。

我们将这种相互产生的关系表现在“经济运行总图”中,用外围的实线线条表示经济运行过程之间的促进关系,于是就有了图14-10所示。

我们看到该图的箭头构成了一个封闭环,但是因为“社会流通”处在中间部分,所以看起来凹陷了下去。我们将“社会流通”也放在外边,用另外一种图形表示,则有如图14-11所示,

图14-11 经济运行促进关系简图

外围箭头闭环简洁明了地揭示了五个重要经济活动之间的“促进关系”,为下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