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让我们看一下“广义社会库房”图,如图13-1:
图13-1 广义社会库房图(1)
“广义社会库房”图中共有三个“分库房”,其中处于中间的“流通中产成品库房”我们称之为“狭义社会库房”。三个“分库房”的关系是:“原料半成品库房”中所产生的“产成品”流入“流通中产成品库房”,然后“流通中产成品库房”中的“产成品”再流入“最终消费产成品库房”,最后,这些“最终消费品”在“最终消费产成品库房”中释放“效用时间”,并实现其所蕴藏的“价值量”。
任何一个库房都必然存在“账簿记录”,即使没有书面的记录,也会存在一个事实上的“账簿记录”。那么,当三个“分库房”之间交换物质时,就必然会使得它们各自发生相应的“账簿记录”变化:
1.“原料半成品库房”流入“原料”、流出“产成品”时,会发生“账簿记录”的变化。
2.“流通中产成品库房”流入“产成品”、流出“消费品”时,也会发生“账簿记录”的变化。
3.“最终消费产成品库房”流入“消费品”、“消费品”报废时,也会发生账簿记录的变化。
本章主要是为了推导出经济运行模型,所以暂时只研究有助于推导“经济模型”的“狭义社会库房”的账簿记录变化规律。即:处于中间的“流通中产成品库房”的账簿记录变化规律。
二
我们通过前面“社会库房”章节的研究可知,无论“远古部落时代”“自给自足农牧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时代”,都存在有各自的“社会库房”。它们分别是“部落库房”“分散在众多农户家中的小粮仓、牲口圈等”“市场”。
这三个“社会库房”是人类在不同时代,因为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使用权”的集中与否,所共同造成的不同“社会库房”形态。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存在一个同样的“广义社会库房”结构。为了让大家直观地理解“广义社会库房”,我们将其在不同时代的形态图描绘如下。见下面3个图:
图13-2 广义部落库房图
图13-3 广义农户库房图(www.xing528.com)
图13-4 广义市场库房图
三
我们为了研究方便,将“广义社会库房”进行上下排列,则有图13-5:
图13-5 广义社会库房图(2)
我们发现:每当发生由“原料半成品库房”向“流通中产成品库房”流入产成品的经济活动时,就会触发“流通中产成品库房”的账簿系统对该“流入事项”进行记录;每当发生由“流通中产成品库房”向“最终消费品库房”中流出“最终消费品”的经济活动时,就会触发“流通中产成品库房”的账簿系统对该“流出事项”进行记录。
“流通中产成品库房”记录该“流入事项”,就会形成一个“库房供给记录”,而记录该“流程事项”就会形成一个“库房支出记录”。如果将该“流通中产成品库房”称之为“狭义社会库房”,则该库房的“库房供给记录”反映了“库房的供给事项”,我们称之为“社会供给账簿”。该库房的“库房支出记录”反映了“库房的支出事项”。并且因该“库房支出事项”所反映的是“最终消费品库房”从“狭义社会库房”中领取的“最终消费品”,所以我们称之为“社会消费账簿”。
下面,我们将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并对三个库房之间流转产品的“经济事项”进行记录,构建起“经济模型”。
四
很显然,当“狭义社会库房”接受“社会供给”(原料半成品库房)所提供的“仓储物资”时,就会对该接收“仓储物资”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记录”。于是会在“狭义社会库房”中形成“社会供给账簿”(收入账簿)。
而当“狭义社会库房”向“社会消费”(最终消费产成品库房)发出“仓储物资”时,就会对该发出“仓储物资”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记录”。于是就会在“狭义社会库房”中形成一个“社会消费账簿”(支出账簿)。该过程如图13-6所示:
图13-6 社会库房收支账簿图
即:当“原料半成品库房”,向“流通中产成品库房”流入产成品时,“狭义社会库房”就会在其库房的“收入账簿”(即“社会供给账簿”)上记录该“流入事项”。由“流通中产成品库房”,向“最终消费产成品库房”中流出“最终消费品”,“狭义社会库房”就会在其库房的“支出账簿”(即“社会消费账簿”)上记录该“流出事项”。
无论“远古部落时代”“自给自足农牧业时代”“现代化大生产时代”,也无论这些时代是否有具体的有形账簿。其“狭义社会库房”中都会存在一套事实上的账簿体系。
在该图中我们发现,每当“社会库房”中的“仓储物资”等实物发生变动时,其“收入账簿”(社会供给账簿)和“支出账簿”(社会消费账簿)就会发生变动。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狭义社会库房”的“收入账簿”和“支出账簿”所反映的是其“仓储物资”的收支变动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