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者和供给者在劳动市场的角色分析

消费者和供给者在劳动市场的角色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将“社会再生产”当成“劳动力”的“需求方”,则“人口再生产”就是“劳动力”的“供给方”。“社会总消费集团”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和“最终消费品”的消费者。“社会总消费集团”和“社会总供给集团”,因为“最终消费品”和“劳动力”的相互“供给”和“消费”,组成了一对相辅相成,无法分离的关系。家庭获取构成“维生物资通道”的消费品能力,决定了“人口再生产”的能力。

消费者和供给者在劳动市场的角色分析

(一)

所有社会都由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没有一定量的人口基数做保障的社会是脆弱的。古今中外很多民族昙花一现后最终消失了。而“人口基数小”是他们消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两次被外族入侵,但是中华民族一次次地复兴,这同庞大的“人口基数”有一定关系。

而庞大的人口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定是在“人口再生产”的过程中逐步生产出来的。社会由家庭组成,所有人都会归属于某一个家庭。家庭是劳动力的生产场所(或工厂),“人口再生产”由家庭负责。

而相对于消费品的生产,人口的生产有其特殊性。“人口再生产”的周期非常长,20年才能生产一代人。生产人口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价值量”,并消耗家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古代很多社会都有溺婴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再生产”的成本太高,养活不起却又没有节育措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个社会中,总是同时存在着男人、女人,婴儿、幼儿、儿童、青年、壮年、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人逐渐逝去,儿童逐渐成长起来。社会就在这新老交替中实现了永续生存。

当然,“最终消费品”同人口一样,也有一个代谢的过程。这些“最终消费品”中,也存在着“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正在使用的消费品”“报废品”等不同阶段的社会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的“最终消费品”逐渐报废,新的“最终消费品”又被制造出来。这些“最终消费品”也同样在这新老交替中实现了永续存在。

(二)

人们必须借助拥有“价值量”的“维生物资通道”所释放的“汇总效用时间”,才能够生存。“人口再生产”时,人们不但要为自己建立“维生物资通道”,而且要为新生儿建立“维生物资通道”,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人们或者为此更加卖力地工作,或者为此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削减自身“维生物资通道”的厚度)。

“社会再生产”是为了“人口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出现的。“社会再生产”生产了可以释放“效用时间”的“最终消费品”。人们用这些“最终消费品”组成“维生物资通道”,并组建起“人口再生产”产品(婴儿)的“维生物资通道”。(www.xing528.com)

“社会再生产”需要“劳动力”的持续投入才能够实现。而“人口再生产”就是在产生新的“劳动力”。如果将“社会再生产”当成“劳动力”的“需求方”,则“人口再生产”就是“劳动力”的“供给方”。

因为“社会再生产”中的“社会总供给集团”需要持续的“劳动力”投入,才能够生产出产品。而“社会总消费集团”需要持续的“最终消费品”消耗,才能够源源不断地进行“人口再生产”。如此则“社会总消费集团”变成了劳动力的供给者,“社会总供给集团”变成了劳动力的消费者。

(三)

“社会总消费集团”耗费“最终消费品”,生产出“劳动力”。“社会总供给集团”耗费“劳动力”,生产出“最终消费品”。“社会总消费集团”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和“最终消费品”的消费者。“社会总供给集团”是“最终消费品”的供给者和“劳动力”的消费者。

“社会总消费集团”和“社会总供给集团”,因为“最终消费品”和“劳动力”的相互“供给”和“消费”,组成了一对相辅相成,无法分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阴阳关系呢?我们暂且不论。

“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元是家庭。家庭获取构成“维生物资通道”的消费品能力,决定了“人口再生产”的能力。一个家庭,若想生养众多,一个办法是增加获取消费品的能力,另一个办法是降低既有“维生物资通道”厚度,用来为新生儿组建“维生物资通道”。

很多所谓的发达国家的人们都发现“养育儿女”的成本太高,以至于不敢生育。但是很多贫穷国家的家庭,却生养了众多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显然是两者“维生物资通道”的厚度不同造成的。

发达国家因社会消费文化和水平的原因,倾向于组建厚度比较大的“维生物资通道”,而贫穷国家的家庭,却可以轻而易举组建很多简陋的“维生物资通道”。唯“维生物资通道”豪华与简陋不同的原因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