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个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与生产工具

五个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与生产工具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弓箭、陷阱等“生产工具”又是捕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是这些“生产工具”是用来再生产的而不是用来消费的,并且“生产工具”的所有权归属于“资本者”,并不归属于“消费者”。“生产工具”的“劳动时间”产生的过程和机理,同人的“劳动时间”完全雷同。从而构成了“生产工具”的社会生产、社会消费的关系图。

五个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与生产工具

(一)

我们知道,除了“最终消费品”外,还有一种产品虽不能为人们直接消费,但是却也不可或缺,这就是“生产工具”。

洪荒时代,捕获的麋鹿可以被直接消费,而用来捕获猎物的弓箭、陷阱等却不能直接用来消费。但是弓箭、陷阱等“生产工具”又是捕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不能直接被人们消费而又必须生产制造的产品”单独拿出来研究。

广义“生产工具”不仅仅是弓箭、陷阱等可以反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有的那些人类生产制造的、有助于生产但又不能被直接用来消费的产品,我们统称为“生产工具”。

那些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消耗掉的辅助材料,那些被耗用的能源等有助于生产的产品,也被我们纳入“生产工具”的范畴。除此之外,我们将各种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各种生产团队组织,也纳入了广义的“生产工具”范畴。

我们在前面也有这方面的论述,这里再一次强调“生产工具”的广泛外延。在经济领域,那些可以被消费者直接利用的“最终消费品”之外的所有有助于生产、再生产的要素(货币除外)都是广义的“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同“最终消费品”一样也是人类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其也存在着同“最终消费品”完全一样的五个生产过程:采集过程、加工过程、物流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参见价值量增值过程图)。

只是这些“生产工具”是用来再生产的而不是用来消费的,并且“生产工具”的所有权归属于“资本者”,并不归属于“消费者”。

(二)

“生产工具”同“最终消费品”非常相似,也会释放“效用时间”。只不过其所释放的“效用时间”只能用来“再生产”,不能直接被消费者所利用。我们若把“生产工具”也看成可以被消费的“最终消费品”,则两者就完全一致了。

可是,因为两者中:一个是直接保障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一个是用来生产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其性质同真正的“最终消费品”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将其单独列出来阐述。如图5-3所示:

图5-3 生产工具模拟价值增值图

“生产工具”同样经过采集过程、加工过程、物流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五个过程,最后才产生了工具的“效用时间”。这个过程同“最终消费品”产生了对人的“效用时间”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www.xing528.com)

我们知道,“劳动者”本身作为“消费者”利用“最终消费品”产生了“效用时间”后,将其中一部分时间用来处理日常生理活动和休闲,另一部分用来劳动生产。这部分用来劳动生产的时间,就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被分配到价值量生产的五个过程中去了。而“生产工具”同“劳动者”一样,也产生了“效用时间”。“生产工具”的“效用时间”一部分被浪费掉了,一部分处在维修保养中,剩下部分被用来生产加工。

而这部分用来生产加工的“效用时间”,就是“生产工具”的“劳动时间”。“生产工具”的“劳动时间”产生的过程和机理,同人的“劳动时间”完全雷同。只不过人的“劳动时间”是一种活的、主动的“劳动时间”,而“生产工具”的“劳动时间”是一种死的、被动的“劳动时间”。

如果我们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称之为“人的劳动时间”,则“生产工具”的“劳动时间”就可以称之为“物的劳动时间”。“人的劳动时间”和“物的劳动时间”,相互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总劳动时间”。

(三)

可是因为“人的劳动时间”是当期新产生的“劳动时间”,而“物的劳动时间”是上一期经济活动所耗费“劳动时间”而成。所以我们将“人的劳动时间”称之为“新劳动时间”,而将“物的劳动时间”称之为“旧劳动时间”。

因为“物的劳动时间”完全是由上一期的“人的劳动时间”所制造,所以上一期的“人的劳动时间”同当期的“人的劳动时间”地位完全相等。所以,它们都是“价值量”的两个地位相等的成本投入。

“物的劳动时间”同“人的劳动时间”一样,也是均匀分配在采集、加工、物流、分配、消费五个过程之中。如图5-4所示:

图5-4 “模拟价值量”增值及“物的劳动时间”流向图

该图同“‘价值量’增值及‘劳动时间’流向图”基本相同,只不过“生产工具”替换了“最终消费品”,生产工具的“效用时间”替换了最终消费品的“效用时间”,“资本者”替换了“消费者”,“物的劳动时间”替换了“人的劳动时间”。该图将“资本者”“生产工具”“物的劳动时间”“工具生产过程”“工具生产目的”等经济事项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关于生产工具的、闭合的“社会生产、消费关系图”。

图中,“生产工具”所提供的“物的劳动时间”在“资本者”的操控之下,分别流向经济生产的采集过程、加工过程、物流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并通过以上五个过程而生产出能够释放“工具效用时间”的“生产工具”。从而构成了“生产工具”的社会生产、社会消费的关系图。

“物的劳动时间”和“人的劳动时间”的产生过程、消耗过程几乎完全相同。但是两者之间依然有不同之处。“人的劳动时间”容易计量,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投入了多少人工,点人头、查时间就可以了。但是“物的劳动时间”就不同了,“加工机器”是前期投入的“人的劳动时间”,无法在当期点人头、查时间。

当然,这难不倒人们。人们发明了多种折旧方式,只要将“生产工具”折旧摊入成本即可。“人的劳动时间”本身就是自身的全部的成本,但是“物的劳动时间”在折旧时除了摊销了前期的“人的劳动时间”之外,还摊销了附加在“生产工具”上的“资本者”的“劳动时间”和“利润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