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洪荒时代,人们根据血缘关系结成氏族(或部落)。氏族(或部落)是当时最小的社会单元。氏族,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家”,家有家长。这个“家”和“家长”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小家庭,而是一个由众多氏族成员所组成的“大家庭”(家国天下,春秋时代家为大夫,国为诸侯,天下为天子)。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氏族(或部落)中,离不开氏族集体的庇护。这些最小的社会生产单元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呢?
最初的氏族或部落中没有货币。那时人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在货币的支配下进行社会生产。并且当时生产力低下,小家庭无法独立进行生产活动,同时单独小家庭也无力抵御猛兽及外敌的侵袭。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安全地生产、生活。
虽然部落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关系,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有权威的人组织群体,则任何人无法强制命令别人做什么。即使父子兄弟之间也可能相互不服气呢。那么那时必然需要一个有权威的人,组织和指挥生产活动。
谁才有这个权威呢?当然只有“部落首领”或“家长”,才有这个权威了。在中国古代“家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家长”不一定比其他氏族成员年龄大,但是他有着更服人的资格或者权威。
(二)
部落成员在“部落首领”(或“家长”)的安排下各司其职。男人们打猎、女人们采集、老人照顾儿童。这个时代,就是中国《礼记》中所记载的所谓“大道之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人们多以为《礼记》中对“大道之行”的描述是一种乌托邦,殊不知这种情况是真实的社会存在。在那个时代,处在严酷外部环境和生产力条件的约束之下。整个部落或氏族中的人们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即:孩子是大家的,财富是大家的。每个人都在为集体而工作,每个妇女都有归宿,每个老人、残疾者都会得到集体的庇护与照顾。部落或氏族的事情,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所以“天下为公”的情况,在当时并不是乌托邦,而是真实的社会存在。
当然“大道之行”的情况,通常需要在一群有修养的“家长”带领下才会出现。如果这个“家长”好吃懒做、蠢笨无能,则这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大道之行”情况也不会存在。
但是即使这个“家长”再蠢笨,他也必须组织大家进行社会生产。因为若不组织生产则整个部落(包括自己)都要挨饿。所以,即使我们抛开《礼记》所记载的理想情况,而为了生存,则任何一个氏族(或部落)都必须由一个“部落首领”去组织大家进行社会生产。
洪荒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且外部环境恶劣。打猎需要众人合力,采集需要大伙结伙。年轻人去打猎、女人去采集、老人照顾孩子。很显然,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保障社会再生产能够进行下去。(www.xing528.com)
那么既然“社会财富”是大家共同劳动而收获的,则这些财富必然是大家的共同财产。那么所有的劳动成果和财产自然需要交公,不能由私人占有了。谁能代表“公家”呢?是的,依然只能是“部落首领”。
(三)
“部落首领”可以代表“公家”,但是“部落首领”自己的小家庭并不等于“公家”。他并不能将属于集体的财产放到自己小家庭中,就如皇权时代的皇帝并不能将全国的税收都放入自己的“内库”[1]一样。
于是,所有的“远古部落”必然会有一个“专门用于存放公共财产的库房”。这个库房可能是一个山洞,也可能是一个房屋。它们专门用来存放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并由“部落首领”管理。于是“部落首领”同时承担起了“公共财产”的管理员职责。
每天劳动归来,人们就会在“部落首领”的安排和监督下,将共同劳动的成果交到“部落库房”中。然后“部落首领”会召开“部落全体成员会议”(或者“部落长老会议”),商讨分配劳动果实的事宜。当“劳动成果”的分配方案制定出来后,“部落首领”会从“部落库房”中按照“分配方案”将物资分配给每个部落成员。大家拿到所分配的食物等物资后,才能够用来消费。这就是“洪荒时代”在没有货币情况下的“部落社会”生产图景。
(四)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这种部落时代的社会生产图景,或者将这些图景制作成动画片或短剧,则就会更加深刻理解洪荒时代人们是怎么组织社会生产的。
在这种洪荒时代的生产图景中:有社会生产的组织者——“部落首领”负责组织生产并制定分配方案。有生产者——男人们和女人们负责在“部落首领”的安排下进行生产活动。有部落库房——负责收集并存放部落公共财产。有分配方案——大家按照分配方案领取物资。有消费者——所有部落成员都是消费者。有财富——部落库房里存放的就是社会财富。但是,却唯独没有货币!
货币在哪里?“货币”此时还没有出生呢。那个时代,所有人都是一家人。整个部落是一个生产单元,大家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除了用来考核劳动质量的“贝壳”[2],部落内部根本没有“货币”需求。就如在现代的“小家庭”中,不会因某个家庭成员扫个地、擦个桌子就需要用货币进行交易一样。
在那个时代,人类群体同狮群没有多少区别,谁看到狮群需要货币了吗?何况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部落集体当天的“劳动收获”也许只够当天吃,基本没有劳动剩余;所以也根本没有货币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我们这里所抽象出的“部落库房”也可能有名无实,只是一个空库房。
以上是洪荒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大致图景。我们要想真正清楚地理解人类的各种经济行为,则只有回到远古的洪荒时代,才能够看得更加真切。下面我们将会描述另一个社会生产的图景,从这个新图景中我们将会看到货币的产生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