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行车变成摩托车是消费结构的提升,从摩托车变成小轿车也是消费结构的提升。所以“社会价值量标准”的结构提升,就是“消费品结构”的提升。而“消费结构的提升”是“质量提升”到极限后,因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突然跃升。
自行车满足的是出行需求,摩托车满足的同样是出行的需求,小轿车满足的还是出行的需求。所以“消费结构的提升”是对“同一个需求”的不同满足方案。更好、更快、更安全、更舒适是结构升级的出发地和落脚点。
“结构升级”伴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飞跃”。洪荒时代的渔猎、采集,变更到农牧时代的种植、畜牧,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时为了追逐猎物,人们只能跟着猎物而颠沛流离。找个山洞、树上搭个遮风避雨的窝棚、地上挖个避寒的地窨子,这种野人般的住宿条件是同渔猎、采集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猎物到了哪里,人们必须跟随到哪里。想搞好住宿环境,就完全没必要了,不可能守着舒适的窝而挨饿[13]。受时代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洪荒时代人们的“社会价值量标准”必然异常简陋。(www.xing528.com)
“农业时代”同“洪荒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们实现了“从自然界直接索取食物”到“自己生产食物”的伟大转变。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进步,使得定居成为了可能。伴随这个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人们的“社会价值量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吃草根、树皮,穿兽皮、树叶,住洞穴、地窨子,出行完全靠双腿。而在农业时代,人们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蛋奶肉禽,穿葛麻布衣,住茅草屋、砖坯屋,出行也开始有了牛车、马车等。巨大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巨大的结构升级。从洪荒时代到农牧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甚至超过了“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变化。
“工业时代”的到来又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迁。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获得了质的飞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部分人免于饥饿与匮乏的成果。这种主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