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时间”概念存在如此之多的理论困境,则说明我们对“效用时间”“劳动时间”“利润时间”三个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依然缺乏真正的认知。所以我们必须对它们再度进行深入剖析和认知。
(一)人们如何处理“利润时间”(“闲暇”与“享受”选择谁)
1
人们向往田园牧歌式的悠闲生活,人们又喜欢纸醉金迷式的奢靡生活。因为“田园牧歌”中有“悠闲”,“纸醉金迷”中有“享受”。当“悠闲”与“享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有人选择“悠闲”,有人选择“享受”。
选择“悠闲”,则或是厌倦了喧嚣,或是本性使然。选择“享受”则或是穷怕了,或是上进心使然。而在经济学中,“享受”是在增加“维生物资通道”的厚度,“悠闲”是在增加“利润时间”的长度。两者都是生活福利的增加。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环境异常严酷。“温饱”与“安全”是两个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从而驱使人们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获取食物”和“躲避危险”之中。悠闲地享受饱食终日的生活,只能是一个奢望。
那时的人们不顾一切地寻找食物。为了“果腹”可以翻山越岭,设陷阱、布网罗,忍受蚊虫叮咬与炎炎烈日,冒着被猛兽袭击的危险而辛苦地狩猎、采集。那时在生存面前,“悠闲”是可以牺牲的。人们将所获得的稀少可怜的“利润时间”,全部用来增加“维生物资通道”的厚度。而即使现代人在面对饥饿时,也会理所当然地牺牲掉“悠闲”时间而去寻找食物。
在远古时代,古人们穿兽皮、树叶,住树上(有巢氏)或地下。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完全没有保障。为了获取猎物或果实,人们如同猛兽追逐猎物一样不停地迁徙。温饱就是最大的奢望,哪里还能够讲究吃好穿暖呢?不饿死、冻死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2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慧的进步,人们终于熬过了漫长的蒙昧时代,从而步入了农牧文明时代。
相较于茹毛饮血时代,农牧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不用再频繁、剧烈地随猎物而迁徙奔走了。水草丰美的地方就是牧场,土地肥沃的地方就是农田。农田和牧场就在定居点的周边,从而节省了终日奔波的无效时间耗费,而且食物的来源也有了保障。
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直接将人类从蒙昧时代解放了出来。人类从此不再是任由大自然摆布的普通动物,而成长为主动开发、利用大自然的伟大“主体”。
相对于茹毛饮血时代的辛劳,“农牧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突兀地增加了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个闲暇时间就是农牧业生产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时间”。是免去奔波之苦而得到“馈赠”。
然而人们却并没有利用技术进步所收获的“利润时间”玩耍、晒太阳。而是用来种桑麻、盖茅草屋、制造工具。
为什么人们会牺牲“悠闲”而选择物质上的“享受”呢?当然是因为饥寒的压迫和对温饱的渴望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饥寒状态下的“悠闲”根本不能叫做“悠闲”,而只能被称为“煎熬”。
于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利润时间”,并用其换取“维生物资通道”厚度的增加,即选择了“享受”。
3
当代中国人,都经历了完整的工业化时代。农业由“精壮劳力”耕作,变成了“留守老人与妇女”耕作。
如果人们满足于以前的生活水平,则很显然都过上了悠然自得、赛神仙的日子了。但是,工业社会的到来,各种家用电器、出行工具的致命诱惑,使得人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贫穷的“赛神仙”日子。从而背井离乡、抛妻弃子地外出打工。
在贫穷的压迫和对富裕的渴望中,人们又一次地选择放弃“利润时间”而增加“维生物资通道”的厚度。批判人类“心为物役”也好,讨伐人类贪得无厌也罢,人性如此。(www.xing528.com)
正当我们感叹人性的可悲时,人类逐渐步入后工业时代。因为工业生产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工业品的供给在能力爆炸式涌现。自动化技术、流水线生产、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的大量出现。以致“工业品生产领域”也如同“农业生产领域”一样,大量的劳动力被释放了出来。这些劳动力又被解放了。这次的解放不同于前几次的解放,这次的解放是终极的解放。人类没有了饥寒的压迫,没有了温饱的渴望,各种工业品也都唾手可得。
物极必反,人类逐步从“心为物役”中解放了出来。犹如农牧时代的到来促使人类变成独立于大自然的“主体”一样,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生活品质的提高。
此时,服务业逐渐超越制造业,而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产业。服务业是什么呢?享受服务业的产品的人又在做什么呢?人们在追求休闲和生活品质。“利润时间”和“维生物资通道”厚度,两者之间的天平逐渐向前者倾斜。因为,物质绝对丰富的时代已经到来。
4
小麦长期作为主粮而生产。假设500斤小麦够一个成年人食用一年。那么人们只要生产500斤小麦就能够满足1年的饮食需求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轻松地生产了1000斤小麦。此时如果仅仅作为主粮而消费,显然无法消费掉多余的小麦。但是人们对肉食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此时人们会有两个选择:①选择“悠闲”。反正生产的小麦足够吃两年,那么就干脆明年休息不干活。②选择“享受”。将多余的500斤粮食卖掉买猪肉、牛肉,或者自己养猪、养牛,然后吃猪肉、牛肉。
我们假设5斤小麦可以生产一斤猪肉,则原先足够一个人一年口粮的500斤小麦,现在可以生产100斤猪肉。并假设此时人们一年需要消耗500斤小麦和100斤猪肉。于是,人们所生产的1000斤小麦就都有了去向。此时人们在饮食共消耗小麦500+500(100斤猪肉的消耗)=1000斤。
原先只需要500斤小麦就可以满足一年的饮食需求,现在需要1000斤小麦才能够满足一年的饮食需求。
我们接着假设,突然遇到灾荒或者国外的禁运,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小麦的生产能力变成了800斤。则人们的主食需求不能减少,总不能为了保持猪肉的消耗量而饿肚子。于是人们理性地选择减少猪肉的消耗量,以保持主粮500斤的消耗。此时人们一年的消耗为:500斤小麦+60斤猪肉((800-500)÷5=60)。
当然,如果饥荒更加严重,只能满足500斤的主流需求,则人们就会舍弃吃猪肉的欲望,而继续原先的一年500斤主粮的消费水平。
所以,“悠闲”和“享受”,不仅仅能够选择,而且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还原。这个过程同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些类似。
(二)“利润时间”是人们繁衍后代的前提
一个人只有先养活了自己,才能够养活老婆孩子。如果挣的钱不够自己花,又能拿什么去养儿育女呢?
长安米贵,居之不宜。想在大城市里生根发芽,就要有实力。即使狮群也会选择在猎物丰盛的季节生养儿女。因为那个季节能够轻松获得猎物,从而拥有足够的“利润时间”以供养小狮子。人类养儿育女更是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
人们感慨于几十年前自己父母可以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3-4个孩子。农民家庭甚至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但是现在自己养一个孩子都非常吃力。这是何故?
这是因为生活水平上去了,但劳动生产率却并没有能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成比例提升。以前做饭的时候多舀一勺水就可以多养活一个孩子,而现在孩子花的钱比大人还多。造成的结果是:以前建立一个孩子的“维生物资通道”轻而易举,现在却举步维艰。所以生活水平的提升,比计划生育还有效果。以致奖励生育都没人敢多生孩子了。
在以前的生活水平下,社会平均“利润时间”高。所以以前养得起那么多孩子。现在的生活水平下,社会平均“利润时间”低,低到只能建立一个孩子的“维生物资通道”。所以现在养不起孩子。而只有当建立孩子的“维生物资通道”成本降低到农业时代的水平时,人们才可能多生养孩子。
归根结底,是因为建立现在的“维生物资通道”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多。现有“劳动生产率”不足以达到建立多个孩子的“维生物资通道”的程度。
那些人口膨胀的国家,都是可以低成本建立孩子“维生物资通道”的国家,从无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