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目录学历史悠久,在目录学历史长河中,不乏优秀的目录学家闪烁古今,但令人叹惋的是,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真知灼见常未有专著传乎后世,间或记述于古典书目的序跋中,抑或散见于学者的文集、杂著中。
宋代是目录学深入发展,目录巨著连续产生的时代。这时,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地对我国目录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理性总结,已成为这门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宋代目录学事业的重大成就就在于开始对目录学的专门研究,而郑樵则是这方面研究卓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他所纂修《通志》中的《校雠略》《艺文略》等,代表了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最高峰。他的目录理论主要是:
(1)提出书目分类理论。郑樵明确提出了“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也,为类例之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的思想。如果说,在郑氏以前人们在编纂书目时已经重视并使用图书分类的话,那么他则从理论上阐明了类例可剖析学术源流、纲纪群籍的观点。
(2)关于图书搜集的理论。自汉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虽多次“求遗书于天下”,但是搜集资料应注意什么,却很少人注意。而郑樵有“十年搜访图书”的经验,并总结为带规律性的八条原则,作《求书之道有八论》,即“一曰即类求书,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这些搜集图书资料的经验和理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www.xing528.com)
(3)关于目录编制的理论。郑樵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了目录编制的某些基本理论,提出了“编次必谨类例论”“编书必究本末论”“编次必记亡书论”“泛释无义论”“著者姓名注于书下论”“编书必存图谱论”等原则,其中一些不乏为现代目录编制所采纳的。
(4)关于编目人选的理论。郑樵总结历代书目编制的经验,提出在编制书目中,编目人员遴选的标准应当“随其学术所长者而授之,不能夺人所能而强人所不及”,并应专职久任,一以贯之。清代开馆修书,学者如云,各用所长,乃纂修出《四库全书》,也足见理论的影响。
郑樵对中国目录学创造性地提出许多前人没有提出或明确提出的理论,并较为系统地整理著成专著,这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目录学宝库,使我国目录学提升到理性化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