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历史意义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部释氏类小序,辑自《隋书·经籍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朱子语录》以及叶适的著作。马端临是要让阅读《经籍考》的人,如同走进了传说中西王母的群玉之府,可以饱览丰富的典藏。《经籍考》也确实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而《经籍考》却不同。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历史意义

宋代是史学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目录学业已成熟的时代。马端临的《经籍考》,充分地利用了史学与目录学的成果,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在目录学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序》中说:“汉隋唐宋之世俱有艺文志,然《汉志》所载之书以《隋志》考之,十已亡其六七;以《宋志》考之隋唐,亦复如是。……夫书之传者已鲜,传而能蓄者加鲜,蓄而能阅者尤加鲜焉。宋皇祐时,命名儒王尧臣等作《崇文总目》,记馆阁所储之书而论列于其下方。然止及经史而亦多缺略,子集则但有其名目而已。近世昭德晁氏公武有《读书记》,直斋陈氏振孙有《书录解题》,皆聚其家藏之书而评之。今所录,先以四代史志列其目,其存于近世而可考者,则采诸家书目所评,并旁搜史传、文集、杂说、诗话;凡议论所及,可以纪其著作之本末,考其流传之真伪,订其文理之纯驳者,则具载焉。”据此可知,《经籍考》所著录之书,是根据汉隋唐宋四代史志目录“列其目”;其存于近世而可考者,则书目下有提要。提要来自“诸家书目所评”,主要是宋代的官修、私修提要目录,如《崇文总目》《国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除此之外,还旁搜史传、文集、杂说、诗话等各种典籍,凡涉及著作之本末,考订其流传真伪、文理纯驳者,俱辑录,作为提要,列于书目之下。

1.《经籍考》在体例上的特点是以辑录为主

其分类依四部分类法,经部分为13类,史部分为14类,子部分22类,集部分6类。子目的设置归属,参考汉隋唐宋四代官修、私修目录的分类,斟酌优劣,择其善者而从之。如对以往目录的分类有所调整,则附有按语说明其理由。如经部乐类按语说:“古者,诗、书、礼、乐皆所以垂世立教,故班史著之六艺,以为经籍之首。流传至于后世,虽有是四者,而俱不可言经矣。故自唐有四库之目,而后世之所谓书者入史门,所谓诗者入集门,独礼乐则俱以为经。于是,以历代典章仪注等书厕之六典、仪礼之后;历代乐府、教坊诸书厕之乐记、司乐之后,猥杂殊甚。陈氏之言(按: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音乐类小序)善矣。然乐者,国家之大典,古人以与礼并称,而陈氏《书录》则置之诸子之后而侪之于技艺之间,又太不伦矣。虽后世之乐不可以拟古,然既以乐名书,则非止于技艺之末而已。况先儒释经之书,其反理诡道为前贤所摈斥者,亦沿经之名,得以入于经类,岂后世之乐书,尽不足与言乐乎?故今所叙录,虽不敢如前志相承以之拟经,而以与仪注、谶纬并列于经解之后,史子之前云。”陈振孙不欲将乐府、教坊之类的书与六经相混杂,破除传统的做法,将这部分书置于子部杂艺类之前,这种做法是大胆的,也是合理的。马端临则以为“太不伦矣”,足见其观念的保守。但是,《经籍考》也并未将乐类列于礼类之后,而是以乐与仪注、谶纬并列于经解类之后,置于经部之末。其实,这说明马端临未尝不觉得陈振孙的做法有道理,只是不敢与传统观念相乖违,才采取了一种折衷的办法。马端临叙述乐类在分类上的变化源流清晰,这是其按语的长处。

再比如正史类按语说:“班孟坚《艺文志》《七略》无史类,以《世本》以下诸书,附于《六艺略》春秋之后,盖春秋即古史,而春秋之后,唯秦汉之事,编帙不多,故不必特立史部。后来传代既久,史言渐多,而述作之体亦不一。《隋志》史之类已有十三门,唐以后之志皆因之。然《汉志》所录《世本》以下九书,《隋志》则以《太史公书》入正史门;《战国策》《楚汉春秋》入杂史门,而其余诸书,则后学所不尽见,无由知其合入何门矣。故姑以此九者尽置之正史之首云。”马端临对《汉志》所著录的9部史书,在分类上做出了不同于《汉志》《隋志》的处理,于是加按语说明其理由。这类按语还有,兹不一一列举。总之,马端临以加按语的方式,表明自己对以往目录的分类所做的一些调整,其叙述分类之源流,眉目清晰,使人一览之下而知其原委。

2.《经籍考》总序所有子目皆有小序(www.xing528.com)

与一般目录的总序、小序不同的是,它们不是由马端临撰写的,而是从各种典籍中辑录而成的。比如,史部故事类的小序,就是辑录了《隋书·经籍志》旧事类与宋代《三朝国史艺文志》故事类小序而形成的。子部释氏类小序,辑自《隋书·经籍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朱子语录》以及叶适的著作。小序置于每一类之首。小序后面,是汉隋唐宋四代史志目录,对这一类典籍著录的数量的统计。四代史志目录是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宋代的四部《国史艺文志》,即《三朝国史艺文志》《两朝国史艺文志》《四朝国史艺文志》《中兴国史艺文志》。然后就是这一类的书目依年代先后排列,每一书目都有提要,或称解题。提要也是从各种书籍中搜集而成的。

比如,《孔安国尚书注》13卷,这部书的提要,是辑录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容斋随笔》《朱子语录》以及叶梦得的著作等有关典籍的内容而组成的。再比如,《百官公卿表》145卷,书目下辑录了《郡斋读书志》中此书提要,作者司马光自序,《直斋书录解题》的提要,巽岩李氏序等内容。有时,在所辑材料的最后,还有马廷鸾或者马端临的按语。马端临所采用的提要目录,最主要的是《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其中《郡斋读书志》采用的是衢本。马端临广搜博采以作《经籍考》,他之所以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俾览之者如入群玉之府而阅木天之藏,不特有其书者,稍加研究即可以洞究旨趣;虽无其书者,味兹题品亦可粗窥端倪,盖肄见洽闻之一也”。(《文献通考·序》)马端临是要让阅读《经籍考》的人,如同走进了传说中西王母的群玉之府,可以饱览丰富的典藏。不仅有其书者,借助提要稍加研究即可明了一书旨趣;即使无书之人,通过阅读提要,也可略知一书之大概,于广博而知其万一。《经籍考》也确实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由于它旁搜广采,它所提供的参考价值,比一般的提要目录大得多。一般的提要目录是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撰写的。如官修的《崇文总目》是由欧阳修等人分工合作完成的;《郡斋读书志》是由晁公武独力完成;《直斋书录解题》是陈振孙一人所为。即便《崇文总目》是由数人完成,其每书的提要、每类的小序,也出自具体撰写人一人之手。而《经籍考》却不同。它的小序、提要都是采自各种典籍。如子部农家类小序,采自《汉书·艺文志》《三朝国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其实是集中了汉代至宋代的学者对这一学术流别的看法。如《管子》一书的提要,就有晁氏(晁公武)曰,东坡苏氏曰,水心叶氏(叶适)曰,高氏(高似孙)《子略》曰,周氏《涉笔》曰,陈氏(陈振孙)曰,《崇文总目》曰,等等。这就相当于时代不完全相同的几个人,为同一部书写提要,或者是时代不同的人,为同一学术流别写小序,有时代的区别,有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写出的提要或小序自然有观点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所能够给予读者的启发会更大,也更能够拓展读者的眼界,使读者有可能从更多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部书,比起出自一人之手的提要、小序,会多一些全面,少一些局限。这种目录的价值与作用,是一般的提要目录所不能够比拟的。

3.《经籍考》典籍资料量大范围广

以目录著作来说,宋代的几部主要的提要目录它都采用了。除了《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其他几部提要目录,如《崇文总目》残阙不全;四部《国史艺文志》都佚失不存。《经籍考》中辑录了《崇文总目》及《国史艺文志》的部分原文,后世学者以辑佚的方式力图恢复《崇文总目》及《国史艺文志》的原貌时,《经籍考》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中国古代的目录学在宋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宋代在史学上的成就也很突出,受到史学成就的影响并与之相联系,产生了超越前代、气势宏大、采用特殊体例的目录。宋代的目录学以其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在目录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