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后期的南宋和元代初年,当我国图书目录达到了极其兴盛繁荣时期开始衰落的时候,有如回光返照,出现了郑樵的《通志·艺文略》、王应麟的《玉海·艺文》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这三部综合性系统目录巨著的出现,和中古前期在齐梁官私目录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七志》《七录》有些相像。但《七志》和《七录》仅只利用了较多的私人藏书以补充官修目录,并压倒了官修目录;而《通志·艺文略》《玉海·艺文》和《文献通考·经籍考》则在“会通”的意义和要求下,使用着不同的目录学方法,也发展了那些方法,“总古今有无之书”,建成了超乎各种目录之上的综合性系统目录。它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参考使用价值也超乎各种目录之上,成为古来所未有的。
我国史学、目录学、史料学和编纂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到北宋时代都达到了高峰,这就使南宋时代,出现了在“会通”意义的要求下编纂通史,而通史中包括综合性系统目录的一大流派。
在此期间,史钞体也有很大发展,郑樵的《通志》等一批著作问世,这些都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为辑录体目录的产生做了准备。此时,目录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官藏目录和私家目录,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为代表的辑录体目录在这期间便正式产生了。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正文分“文”“献”“考”三个主要部分,以“文”和“献”为主。“文”部分指书目,“献”指他人评论,“考”则指马端临自己的议论和考辨。其中,最能体现辑录体目录思想和价值的当为“献”,其资料来源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中兴国史艺文志》为主体,又以《新唐志》《三朝国史艺文志》《两朝国史艺文志》、高似孙《史略》和《子略》等为补充。(www.xing528.com)
在诸家书目之外所采证的史传文集和杂说诗话,上起西汉,下至南宋,多达一百余家。其主要内容包括:成书的时代背景、作者简历、师承关系、资料来源、编著经过、书名含义、篇目次第、撰写体例、内容梗概、全书主旨等。马端临缀辑《经籍考》,为古典文献提要学扩充了容量,创新了方式,开辟了他途。
《经籍考》不仅通过辑录体目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保存了大量的书目文献资料,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作者可贵的思想和卓越的史识,如他的因仍会通、经世致用、重视儒家文化等思想以及辨别忠奸、考镜源流等史识,《经籍考》的成书,标志着辑录体目录的真正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