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1 测度方法
本书使用产能利用率指标反映中国各省市的产能过剩情况,国际上一般以80%为标准,将低于这一水平的产能利用率界定为存在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受到生产侧与消费侧的共同影响,因此本书借鉴杨振兵(2016)提出的产能利用分解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计算,具体的公式为:
CU=CUc*CUp (1)
其中,CU为最终的产能利用率,CUc和CUp分别表示需求侧的产能利用率和供给侧的产能利用率。CUc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如式(2)所示:
CUc=D/S (2)
对于CUp的计算,本书借鉴董敏杰等(2015)的研究,建立如下生产函数:
y=TE*Y(F,V) (3)
其中,y和Y分别表示实际产出水平与有效产出水平,F表示固定投入,假定实际产出还受到可变投入(V)与技术效率(TE)的约束。在没有V和TE约束下,厂商的生产能力Y(F)。因此,产能利用率CUp可表示为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之比:
CUp=y/Y(F)=TE*Y(F,V)/Y(F)=TE*EU (4)
其中EU=Y(F,V)/Y(F),表示在投入约束下设备的利用效率。
然后可以使用DEA方法计算Y(F,V)和Y(F),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t表示时期,i表示实际生产单元,j表示被考察单元,λ表示权重向量,约束条件,表示规模报酬可变。(www.xing528.com)
10.2.2.2 指标数据选取
由于西藏部分数据缺失,本书使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14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数据进行测度,具体的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如下:
(1)工业总产值(Y)。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每个行业的总产值数据进行平减,换算成以200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
(2)资本存量(K)。使用永续盘存法对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具体的计算公式为:Kt=Kt―1(1―δt)+It/Pt,其中,Kt与Kt―1分别表示t期和t―1期的资本存量,δt表示t期的折旧率,It表示t期投资额,Pt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基期资本存量为2000年固定资产原价与累计折旧的差值。
(3)劳动投入量(L)。使用制造业分行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表示。
(4)能源投入量(E)。使用煤炭投入作为工业能源投入,并根据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换算成以200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
(5)原材料投入量(M):原材料投入量无法直接获取,本书使用如下公式进行估算:Mt=(TVt―AVt+Tt)/PPIt,其中,Mt、TV、AVt、Tt、PPIt分别表示t期的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应交增税及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上述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口径曾在2003年和2012年进行过调整,本书以2002的分类为基础对分行业数据进行了调整。
10.2.2.3 测度结果分析
中国30个省区市产能利用率的测度结果如表10.2-2所示。从区域上看,中国产能过剩具有明显的普遍性。中国产能利用率东高西低特征最为明显,东部省份产能利用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但大部分省市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总的来看,东部地区,除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省份的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外,其他省区市大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中部和西部大部分省区市也都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青海、新疆、山西和黑龙江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多在20%上下。产能过剩的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保持一致,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其产能过剩问题相对较低,经济落后地区则受产能过剩问题困扰明显。
表10.2-2 中国30个省区市产能利用率情况 单位:%
续表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产能过剩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稳定,东部多在低于79%的位置小幅度波动,中部地区则在50%上下波动。西部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则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2%(西部省区市的平均值)下降到2014的34%。造成这一区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民营企业占较大比例,相对生产效率高,企业一般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投资,因此产能过剩问题比中西部地区要低。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国有企业占比较重,而部分省区市为了保就业、稳发展等,持续对无效率企业进行补贴救助,进而导致产能过剩问题长期性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