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2005—2014年的数据,对中国省级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并以研发强度作为门槛变量,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与启示有:
(1)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东高西低、东降西升与单核集聚特征明显。中国区域开放发展水平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状态,因此对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造成了不同影响。从变动趋势上看,则呈现出“东降西升”特征,东部地区在逐年下降,中西部地区则在缓慢上升,区域间趋势模型趋同。Kernel密度分析也显示出明显的单核集聚特征,即大部分省市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在逐渐趋同。
(2)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的影响呈U形。在研发强度较低时,国内制造业的技术积累不足,多偏向于从事加工贸易,容易陷入“低端锁定”陷阱与“市场、资金双重缺乏”困境,因此供给质量提升困难重重。随着研发强度的提高,国内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抵消参与全球价值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技术实力的积累还为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或捕获打下了坚实基础,因而有利于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提升。另外,技术型企业还有着较强的“学习效应”,研发强度越高,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3)“政策寻求型”投资和教育质量下降,是导致人力资本出现负向影响的重要原因。中国部分资本可能并没有流向人力资本丰裕的地区,而是流向了“政策优惠”区域。中国省区市间“政策优惠型”引资政策不利于人力资本效益的正常发挥,也无法促进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提升。另外,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教育年限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力资本的同步上升,因此导致了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负向影响。
(4)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人均GDP对制造业供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开放程度、利用外资水平和专利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中国已度过资本匮乏的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和引资的质量则显得更为重要。另外,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专利技术的质量,特别是核心专利技术的研发,才能带来供给质量的增长。(www.xing528.com)
【注释】
[1]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由于海南、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和西藏的数据缺失,本书没有对这些省区进行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