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长三角地区的道路交通发展主要集中于战后破损道路的修复,期间还受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一度缓慢甚至陷入停滞,道路交通建设整体进展不大。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进入全方位的快步发展,这一阶段是长三角地区现代多元交通发展和高速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重要时期。
1)以公路提等升级为主(1979—1995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1981年)的颁布,长三角进入公路快速建设时期,这一阶段重在提升既有公路的道路等级,期间建成了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上海宝山至嘉定,1988年通车),长三角核心城市间的道路交通首先得到了改善,而公路也逐渐取代铁路成为区域联系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图3-11 长三角现状高速交通网络分布图(www.xing528.com)
2)以高速交通建设为主(1996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长三角进入大规模的道路交通投资建设时期,依次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为主,区域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及提升。“九五”开局之年,建成长三角内首条跨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此后随着国道、省道的提级扩延和高速公路的规模兴建,截至2005年,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高等级干线公路网络基本串联了除舟山以外的长三角核心区其余全部城市,揭开了长三角交通高速化、网络化的序幕。2006年以后,长三角进入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运专线等)建设为主的阶段,伴之高速公路的继续覆盖、跨海跨江大桥的快速推进以及口岸港口、枢纽机场的建设升级,综合叠加为高度发达的长三角高速综合交通走廊,如图3-11所示。2012年底,江浙沪的公路、高速公路、营业铁路和内河航道的营运里程与分布密度均位居全国前列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较改革开放前夕增量巨大、增速惊人(表3-4)。
表3-4 长三角与全国主要交通运输线路指标比较及增长情况(1978—201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